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基督教發展史(七)─古典時代晚期6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23/10/16 上午 10:38:15

大約在380年,西班牙和亞奎丹(Aquitaine,又譯阿基坦,法國西南部之一大區)的主教會議,在西班牙東北部的薩拉戈薩(Saragossa,西班牙文Zaragoza)召開,此即“薩拉戈薩會議”(The Councils of Saragossa)。會中百基拉及其追隨者,受到嚴厲的譴責,基督教會中早已有太多人對他不滿了。之後百基拉與他的幾位信徒,被教會向“羅馬帝國”皇帝指控。最後以使用巫術等罪名,約在385年,被出生於西班牙的“西羅馬帝國”皇帝馬克西姆斯(Magnus Maximus335-388383-388年在位)處決。此被視為世俗“正義”干預教會事務的首例,亦為基督教史上,首次教會公開迫害信徒的事件。有趣的是,教宗西里修及另兩位主教,對百基拉等人被皇帝處決提出抗議。但倒不完全是基於悲天憫人,他們主要是為了爭管轄權。即有關基督教會的(ecclesiastical)案件,不應由民事法庭(civil tribunal)裁決。西里修等人在為教會爭權之餘,也設法讓迫害不繼續擴大。

附帶一提,如之前所說,這位西里修,是第一位採用“教宗”(Pope)此一頭銜的羅馬主教。底下來看,百基拉究竟是個什麼樣的人?

百基拉教派的信仰,其實非常純正,可惜他的著作,都被當時的教會燒毀而失傳。幸好“真相是時間的女兒”,1885年,學者喬治謝普斯(Georg Schepss1852-1897)在符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Würzburg,符茲堡(Würzburg),又譯烏茲堡,位於今日德國中南部)的圖書館裡,發現了11份“真正的小冊子”(genuine tracts)。這些小冊子,於隔年(1886)CSEL(Corpus Scriptorum Ecclesiasticorum Latinorum,為一出版晚期基督教作家的拉丁作品的評論版之學術叢書)刊登。雖皆署名百基拉,但其中有4份記載當時他受審的經過,看起來較像是由一位與他親近的追隨者撰寫。從這些著作中顯示,百基拉的文章寫得相當活潑生動,且不時引用“聖經”以支持其論點。由於他並不反對基督徒閱讀其他經書,有人因此詆毀他,指他把偽經也納入“聖經”,但其實他根本沒這樣做。他也主張平信徒及婦女,都可在聚會中分享。對為何他反對與玩世不恭者同守聖餐,他也給出合理的解釋。

對於諸如“三位一體”這類神學問題,百基拉並不去爭論。他認為只要體會在基督裡,可以藉著聖靈以認識那位“獨一的真神”就夠了。他教導人說,“救贖的目的,是叫人轉回歸向神,所以人必須儘量遠離世俗,否則與神的交流,就會受到阻礙。”他認為每一個平信徒都可以接受聖靈的恩賜,而只要有信心,良好的行為便將隨之產生。他又認為,人的靈以聖經為糧,只要虔心閱讀,就能從“聖經”裡,發掘出其中蘊藏的啟示。況且“聖經”並非僅是為了讓人得到知識而寫,而是為了教導教徒,產生信仰而寫。由其著作中,可看出百基拉的為人極為敬虔,對信徒之教誨,亦未顯示有任何可被質疑處。他及追隨者,都是真誠的耶穌基督信徒。只在乎信仰,這不是很好嗎?但主流教會就是容不下他,對他百般詆毀及迫害。有關百基拉的事蹟,可參考吳主光(本名吳悅能,1940-2017,曾是香港基督教牧師,平安福音堂創辦人)所著之“弟兄會早期的百基拉派”一文。

百基拉被處死後,他的教派在西班牙北部及高盧南部仍繼續存在,有些地區還尊他為烈士。直到6世紀下半葉,百基拉派才銷聲匿跡。而儘管基督教會採取嚴厲的制裁措施,各種異教及異端,卻一直存在。今日排斥可能仍難免,但有各國的法律在,迫害應不容易了。

前面說過,自君士坦丁大帝統一“羅馬帝國”後,起初帝國即使分治,東方的皇帝,大抵是整個帝國的最高統治者。395年,狄奧多西一世皇帝臨終前,再度讓“羅馬帝國”分裂。他的次子霍諾留成為“西羅馬帝國”的皇帝。自此,在滅亡前,西部帝國歷經13位皇帝的統治。之前說過,戴克里先實行四帝分治時,西部帝國的首都,便從羅馬遷至米蘭(即當時的梅蒂奧拉努,286-402年為首都)。到狄奧多西一世當皇帝時,米蘭逐漸變得無險可守了,有沼澤與潟湖保護的拉芬納(Ravenna,亦譯拉文納、拉溫納,或拉韋納,402-476年為首都),遂成為西部帝國的政治及軍事重心。附帶一提,拉芬納在米蘭東南,本乃義大利東北部的一重要海港。只是滄海桑田,今日拉芬納已不靠海了。由於西部的幾位皇帝都相當軟弱無能,“西羅馬帝國”遂日益衰落,而同時期日耳曼蠻族部落則逐漸壯大。

西部皇帝懦弱,而外族力量強大,這段時期,羅馬主教遂逐漸在帝國西部,發展出準君主的地位。東部皇帝管理的重心,自然是東部,對西部則儘量少干涉。這當然主要是因鞭長莫及,力有未逮。羅馬教會掌握時機,先爭取到免除稅賦,再來是對信仰及民法擁有管轄權。羅馬主教一步一步建立起其權威。

之前提到的羅馬主教達瑪酥一世,他以“使徒”自居。在“馬太福音”的第10章,“耶穌叫了12個門徒來,給他們權柄(authority),能趕逐污鬼,並醫治各樣的病症。”擁有權柄!謙卑為上,達瑪酥一世以使徒自居,可說頗具巧思。他又令著名學者耶柔米等人將“聖經”譯成拉丁文。此即“武加大”拉丁文標準譯本,又名“拉丁通俗譯本”。此工程浩大,並無法在達瑪酥一世任內(366-384)完成,但藉此的確大幅提高他的聲譽。耶柔米等人,於383年,開始修訂當時已有的“新約”拉丁文本。390年起,又參考希臘文“七十士譯本”,對“舊約”希伯來文本進行翻譯。終於在405年大功告成,譯本包含正典“舊約”46卷、“新約”27(73),及“次經”(secondary scripture)3卷。“次經”指幾部在“七十士譯本”中,但不在希伯來文“舊約”的著作。現今台灣基督宗教裡,天主教會的“舊約”便是46卷,至於基督教(即新教)會的“舊約”則有39卷,此事以後會說明。

教宗依諾增爵一世(Sanctus Innocentius,?-417401-417年在位)曾宣佈,凡教會會議所通過的決議,最後須經他核定。在帝國東部,唯有皇帝才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能否定任何會議所通過的決議。但羅馬教宗,其權威那時可說已發展得相當成熟,無人可擋。而距離如此遙遠,“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實在無法管到羅馬教宗。可能也不想管,信徒眾多,西部帝國教會的事,還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為妙。與希臘化的東部帝國大異其趣,羅馬的禮拜儀式乃以拉丁語執行。更令人刮目相看的是,教宗甚至有個新角色─羅馬的守護者,因此時羅馬只有教宗一個高層了。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HWD7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79092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