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基督教發展史(七)─古典時代晚期4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23/10/1 上午 09:51:13

狄奧多西一世在基督教家庭中成長。登基後的隔年,380227日,他與西部皇帝格拉提安,共同頒布“帖撒羅尼迦敕令”(Edict of Thessalonica),宣佈“三位一體”的基督教義為正統,並將基督教訂為“羅馬帝國”的國教。此在歷史上當然為一重大事件,但說起來卻非什麼驚人之舉,因只不過是水到渠成。當時教會儀式與宮廷儀式頗為相像:神職人員如同朝廷大臣,均穿著高貴華麗的服飾;教堂也如同宮廷,都是香燭繚繞、莊嚴肅穆;宮廷有皇帝,教會有主教,兩者看起來都威儀棣棣,令人崇敬。這樣的一致性,顯示人間乃遵行天國的秩序,而人們多半對這樣的氛圍感到安心,因顯示人間的帝國,將受到上帝的眷顧。因而當時在“羅馬帝國”,已有極高比例的人民為基督徒。將基督教訂為國教,大部分的人民覺得本該如此,而對其生活幾乎沒什麼影響。

不過影響自然還是有的。要知羅馬人之所以在西元後的頭幾個世紀厭惡基督教,不是沒有原因的。“羅馬帝國”對宗教原本相當寬容,尊重各種信仰。像萬神殿(Pantheon)裡供奉的眾神,除源自希臘及羅馬外,還有不少是來自歷來征服的地區,連皇帝也常自封或被封為神。羅馬人對各個神均來者不拒,就是一起供奉。這點跟早期華人什麼神都可拜一樣,有拜有保佑。只是自基督教傳播進“羅馬帝國”後,由於基督教具有排他性,認為世界上只有一個神,禁止偶像崇拜,即使祭祀崇拜皇帝或自己的祖先,也被視為滔天大罪。連皇帝的神性也否定掉?如此威脅到帝國的統治,因而產生對基督徒的迫害,也就不足為奇了。如今帝國奉基督教為國教,風水輪流轉,開始禁止其他宗教了。由於在3802月底後,基督教成為國教,自此起我有們便將之前屢提到的“多神教”,改以“異教”稱之。異教包含多神教及猶太教等,所有非基督教的宗教。

帝國皇帝若不積極對付多神教的“餘孽”,或本身仍與多神教糾纏不清,則會有位高權重的主教去跟他說教。如傳統上,羅馬皇帝掛著最高祭司(Pontifex Maximus)的頭銜,此時便會有主教義正辭嚴地去告訴他,身為基督徒,擁有此頭銜該感到羞愧。而且既以基督教為國教,政府卻繼續支付各神廟的開銷,更是大逆不道。由於基督教會禁止犧牲獻祭,如太陽神阿波羅,其尊貴崇高的地位,在義大利便被剝奪了。有如改朝換代,義大利原本香火鼎盛的阿波羅神廟被關閉了,雕像被砸碎、祭壇被破壞。有作家唏噓不已之餘,還在其詩歌裡,慨嘆阿波羅居然遭到流放了。連無所不能的阿波羅都被如此對待,其他諸神就不必說了。391年,狄奧多西一世下令基督教為“羅馬帝國”唯一的合法宗教,對異教更是致命的一擊。

皇帝會不聽主教的“建議”嗎?至少狄奧多西一世“不敢”。他曾因不理會米蘭主教安波羅修(Ambrose,約340-397)的規勸,被拒絕領聖餐及進入教堂。幾個月不能領聖餐,讓他覺得自己的靈魂受到威脅,只好屈服。經此“教訓”後,狄奧多西一世對多神教採取更強硬的措施,如因儀式有崇拜希臘神衹之嫌,他停辦已舉行1千多年(西元前776-西元394)的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另外,羅馬灶神廟(Temple of Vesta)的聖火,羅馬人相信此聖火與城市的命運密切相關,也於394年被狄奧多西一世熄滅了。

自君士坦丁大帝開始,已有多位皇帝支持“亞流派”。就是這樣的偏袒,使帝國裡基督教的分裂持續擴大。狄奧多西一世決心化解此基督教的長期的紛爭。381年的5-6月間,他於君士坦丁堡,召開“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The First Council of Constantinople,亦稱“第二次大公會議”(The Second Ecumenical council))。欲藉此解決長期的爭論。此次大公會議,由君士坦丁堡的主教額我略納齊安(Gregory of Nazianus330-390)主持,共有186位主教出席。會中全體主教,為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會議”中,所通過的“尼吉亞信經”背書。即對該會議所決定的耶穌基督之位格,重新予以確認。也就是“三位一體”的神格,乃殆無疑義。

狄奧多西一世以前所未有的堅定態度,對“亞流派”採取行動。“亞流派”再度被斥為異端,被迫交出教會,眼看朝廷不容妥協的態度,信徒遂大多作鳥獸散。“亞流派”從此一蹶不振,帝國境內,只有哥德人等少數蠻族,依然堅信“亞流派”。但即使不久他們主宰帝國西部後,他們並未要求人民改信“亞流派”。因而經過約60年的基督信仰紛爭,總算成為過去。但“亞流派”仍繼續流傳約3百年。直到7世紀,“亞流派”才差不多完全沉寂。

對基督教的發展這麼有貢獻,那狄奧多西一世的信仰虔誠嗎?如同君士坦丁大帝,他對受洗也是儘量拖延。382年,狄奧多西一世到帖撒羅尼迦巡視時,突患重病。群醫束手無策,眼見皇帝奄奄一息,部屬們都以為該替他準備後事了。皇帝知道時候到了,召來當地的主教為他施洗,以將一生的罪孽清除。令人訝異的是,施洗後,皇帝卻沒隨即被上帝召去審判,反而就此康復了。返回君士坦丁堡後,皇帝幡然悔悟,所作所為有如變成另一個人。未受洗前,他一心認定只要將來洗禮後,便可清除一切罪過,故愈晚受洗愈“好”,因在此之前,行事再怎麼隨心所欲都無妨。如今已受洗了,成為真正的基督徒,便再也不該為非作歹了。而身為皇帝,他認為維持屬世及屬靈世界的秩序,皆是他的責任,只要任何一點沒做好,恐都將使他不能得救。

325年的“第一次尼西亞會議”,50多年過去了,上述“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後,“三位一體”的神學思想,確定為正統基督教教義。會議中還限制了主教在其教區內的司法審判權,且宣布“君士坦丁堡主教,應享有僅次於羅馬主教的最高尊榮,因君士坦丁堡是新羅馬”(The Bishop of Constantinople, however, shall have the prerogative of honour after the Bishop of Rome because Constantinople is New Rome)。當初君士坦丁大帝,只不過曾想將新建的城市,取名為“新羅馬”,結果未能實現。如今狄奧多西一世,卻是想將此城主教的地位,視為僅次於羅馬主教(即教宗)的地位,羅馬教會對此只涉及1人的改變,能接受嗎?

羅馬主教達瑪酥一世(Sanctus Damasus I,約305-384366-384年在位),並未派代表參加“第一次君士坦丁堡公會議”,甚至整個帝國西部,並無一個總主教(archbishop,亦稱大主教)出席。雖不出席,並不表示不關心,達瑪酥一世對於該會議,居然通過將君士坦丁堡主教的地位抬得那麼高,極度不滿。什麼是“新羅馬”?世上那有第二個羅馬?他疾言厲色地指出,羅馬的地位之所以獨特、之所以至高無上,並非僅因它曾是帝國首都,而是它的教會乃由耶穌的使徒所傳下來,彼得及保羅都曾待過羅馬,且都在羅馬殉道。其他地方有這種崇高的地位嗎?我們現在更加確定了,雖證據並不足以顯示彼得曾在羅馬建立教會,但他仍被羅馬教會追溯為首任教宗。因道統由這位耶穌的“首席”弟子傳下來,會更突顯羅馬教會的獨特性。

達瑪酥一世又指出,依基督教會的地位來說,君士坦丁堡不要說不如羅馬,連亞歷山大城及安提阿都遠遠比不上。亞歷山大的教會,傳統上被認為是彼得授命耶穌的弟子之一約翰馬可(John Mark)建立的。這位馬可頗有來頭,有些人以為即是“馬可福音”之作者,“使徒行傳”曾多次提到他。如在第12章第11-12節,“彼得…。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至於安提阿,在基督教史上也地位崇高,保羅赴羅馬前,曾在那裡待過,並建立教會。比起來,君士坦丁堡的教會是誰建立的?此座城遲至330年才建好,其教會連“宗主教區”(patriarchate)的地位都比不上。羅馬主教完全不將君士坦丁堡教會放在眼裡。事實上,要到451年,君士坦丁堡才有自己的宗主教。

宗主教是早期基督教,在一些主要城市的主教之稱呼,其威望和權力,比一般的主教還要高。在“羅馬帝國”的諸多城市中,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安提阿,及耶路撒冷等5個首要主教所領導的教會,比起其他主教座擁有更大的權力,合稱為“五大宗主教區”(Pentarchy,又稱“五大牧首區)。前述5個城市中,羅馬、亞歷山大及安提阿,在教會早期的發展中,均扮演重要的角色;而耶路撒冷在使徒時期相當重要。突出此4城市在教會的地位,無人會有異議。但君士坦丁堡呢?在達瑪酥一世的時代,它只不過是“羅馬帝國”的首都,在基督教會的地位,還沒那麼高,將它與羅馬等量齊觀,自然有人不服。幾百年後,當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時,羅馬的宗主教成為天主教的教宗,而君士坦丁堡的宗主教,則成為東正教的普世牧首。現今在世界許多地方,都可以發現1至數名宗主教(或牧首),尤其是在早期的宗教中心,如亞歷山大港。羅馬教會與君士坦丁堡間之關係,就此惡化。羅馬教會已不認為自己的地位在皇帝之下了。

3925月起,狄奧多西一世統一“羅馬帝國”,在軍事方面,他是有兩把刷子。他在位期間,約屬於歐洲的古典時代晚期至中世紀。他是最後一位統治的領土裡,包含環地中海全境的羅馬皇帝。395年,狄奧多西一世在米蘭去世。臨終前,他將“羅馬帝國”分封給自己的兩個兒子。長子阿卡狄奧斯(Arcadius377-408395-408年在位)掌管“東羅馬帝國”,次子霍諾留(Honorius384-423393-423年在位,年僅9歲時,他便成為帝國的共治者)掌管“西羅馬帝國”。戴克里先訂下的“四帝共治”乃有其道理,因而雖先後經君士坦丁大帝,及狄奧多西一世先後的統一,但當他們一過世,帝國便立即又分治。畢竟帝國實在太大了,尤其東西相隔那麼遠。

自阿卡狄奧斯及霍諾留兄弟登基後,從此“羅馬帝國”便再也沒有在實際上或名義上統一。幾十年後,476年,內憂外患最終導致“西羅馬帝國”的崩潰,而僅存的“東羅馬帝國”,仍昂然立在小亞細亞,延續至1453年。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ON8H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74721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