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占卜之用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7/9/26 下午 04:00:48

司馬遷(西元前145-90)嘔心瀝血完成的“史記”,記載自(傳說中的)黃帝以來,至漢武帝(西元前157-87年,西元前141年登基,在位54),那幾千年間中國的歷史。分成“本紀”、“表”、“書”、“世家”,及“列傳”五個主題,共130卷。其中“列傳”最多,有70卷。主要是描述各類重要或有代表性的人物,及臨近中國的幾個國家,如朝鮮。但很特別的,其中有一“龜策列傳”(卷一百二十八),既不是講人物,也不是講國家。

龜策是什麼?龜就是龜甲,策就是蓍草。龜策乃我國古代占卜的工具龜甲及蓍草。在古時認為烏龜與蓍草都是靈物,凡遇重要的事,便藉助它們來預測吉凶。“禮記”“曲禮上”有“龜為卜,策為筮”。卜及筮又是什麼?卜本為古人灼燒龜甲或牛骨後,由產生的裂紋,來推斷吉凶,常稱占卜,或龜卜。後來泛指一般預測吉凶的方法,便不一定要燒龜甲或牛骨,如卜卦。至於筮,則為古人用蓍草以推斷吉凶。卜及筮皆是在推斷吉凶,卜筮遂泛指占卜。古時的生活裡,可說離不開卜筮。

“龜策列傳”一開始寫著:

太史公曰“自古聖王將建國受命,興動事業,何嘗不寶卜筮以助善!唐虞以上,不可記已。自三代之興,各據禎祥。塗山之兆從而夏啓世,飛燕之卜順故殷興,百谷之筮吉故周王。王者決定諸疑,參以卜筮,斷以蓍龜,不易之道也。蠻夷氐羌雖無君臣之序,亦有決疑之卜。或以金石,或以草木,國不同俗。然皆可以戰伐攻擊,推兵求勝,各信其神,以知來事。”

塗山即住在塗山的部落。相傳禹娶塗山的女子為妻,並生啓,建立夏朝。飛燕即玄鳥。詩經”裡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相傳黃帝曾孫嚳的次妃簡狄吞食玄鳥的卵而生契,契因輔佐禹治水有功,被舜任命為司徒,居於商地,為商人始祖。百谷即各種糧食。相傳嚳元妃姜原踩了巨人的足跡而生棄,棄為堯的農師,教民播種百谷。後來棄被舜封於邰,號後稷,為周人始祖。司馬遷指出夏商周三代的興起,都是先卜筮,且結果顯示吉,才勇往直前,以說明自古以來,聖明君王於建立國家、承受天命,或興辦事業前,莫不先卜筮,以助成善事。即使蠻夷外族,為推測戰爭是否能得勝,也是先占卜。只是習俗各有不同,或用金石,或用草木。換句話說,自古不分中外,治國都仰賴“寶卜筮以助善”。

由司馬遷特地立“龜策列傳”,即知在古代占卜的重要。不論現今或將來,都充滿著未知,充滿著不可測,但卻想知道如何做較好,導致從生活到治國,決策大多得仰賴占卜。這樣的在乎占卜,對後世有何影響?影響可能不少,底下我們就給一個。

前面說“史記”,從黃帝開始記載,一直以來,黃帝被尊奉為“中華始祖”。還有“炎黃子孫”之說,其中炎指炎帝,黃指黃帝,皆為中國傳說中,上古時代的的天下共主。在“史記”的“五帝本紀”中,黃帝為五帝(黃帝、顓頊、嚳、堯、舜)之首。“五帝本紀”為“史記”的第一個“本紀”,其次為“夏本紀”,再來是“殷本紀”。中國人常自稱華夏民族,因夏朝為第一個朝代。我們還常說中華民族有五千年文化,及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民國10年,國父孫中山(1866-1925)先生也曾說“中國有一個道統,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相繼不絕。”可惜不但黃帝僅為傳說中的人物,堯、舜及禹,甚至整個夏朝(傳說中約西元前2070-1600)都很可能不存在。若從商朝(又稱殷、殷商,或殷朝,約西元前1562-1066)立國算起,至今不到36百年。不妨就以36百年計好了,比起四大古文明中的兩河流域文明(大約始自距今約6千年前),實在短多了。缺了夏朝,少了約5百年,但即使加上夏朝,也不到41百年。

所謂兩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這兩條大河的名頭可不小。在“聖經”“創世記”的第2章第1014節說:

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幼發拉底河。

原來兩條大河都發源於(傳說中的)伊甸(Eden)。伊甸有個園子,一般稱為伊甸園,也是赫赫有名。“聖經”裡說,上帝造出亞當後,便是將他安置在伊甸園。今日仍常說的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其意表前述兩條河流間的地方,乃古希臘人對兩河流域的稱呼,位置大致在今日的伊拉克。

兩河流域適合耕種及人居,因而此區域曾經孕育出蘇美文明、巴比倫文明,及亞述文明等,幾個古老的文明。我們僅舉一例,來說明兩河流域文明的輝煌。今日法國巴黎羅浮宮收藏的“漢摩拉比法典”(Code of Hammurabi)黑色石碑,為巴比倫王國的第六任國王漢摩拉比(Hammurabi,約西元前1810-1750年,約西元前1792-1750年在位),約在西元前1772年所頒布的。此石碑是在1901年,被一支法國考古隊,在古埃蘭(在“聖經”“創世記”中稱為以攔(Elam))王國的蘇薩(即“聖經”中多次出現的書珊(Susa),此古城位於今日伊朗西南部)所發現。石柱上用楔形文字銘刻法典全文。除序言和結語外,法典共有282條,共約8千字。要知整部“論語”,也不過才約16千字。但“漢摩拉比法典”碑,可是產生於將近38百年前(那時商朝還沒開始),不論從思想或藝術等,文化的許多層面來看,都實在很了不起。

四大文明古國中的埃及,其歷史也比中國長多了。第一位將古埃及統一起來的是美尼斯(Menes),約在51百年前,他創立了古埃及第一王朝。至於古埃及人興建造金字塔,已有約46百多年的歷史。一般認為是從第三王朝(約西元前2700-2625)開始,延續到第十三王朝(約西元前1785-?年)。估計第十三王朝,約在西元前15百年前結束。所以現存的金字塔,問世大約都至少有35百年了。其中胡夫金字塔(Pyramid of Khufu,又稱吉薩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是古埃及第四王朝法老胡夫(Khufu)的陵墓,約於西元前2560年完成。乃古代世界七大奇蹟中,最古老且唯一仍傲然於世者。而埃及著名的人面獅身雕像,約是在古埃及四王朝的法老卡夫拉(Khafra)統治期間(約西元前2558-2532),於距今45百多年前興建完成。至於著名的阿布辛貝(Abu Simbel)神殿,則為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約西元前1303-1213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約西元前1279-1213年在位)所建,完成於西元前1264年,也有32百多年的歷史。

曾有埃及人因公務到北京,工作結束便離開,北京有故宮、長城,及明十三陵等,值得一遊的古蹟很多,怎麼都不去參觀?他說在埃及,3千年以下的不算古蹟。北京故宮是明清兩朝的皇宮,於1420年落成,約6百年歷史。明十三陵是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築群。而長城的興建,始於春秋戰國時代。西元前221年,秦始皇(西元前259-210年,西元前247-210年在位)統一中國。西元前214年,秦始皇派蒙恬(約西元前250-210),將秦、趙、魏,及燕,各國修築的北方舊城牆連接起來。這樣說來,長城的歷史有22百多年嗎?恐怕未必。因年久塌方,現存的長城,乃興建於14世紀的明朝,至今不過6百多年。這些我們讚嘆不已的中華文化遺產,對埃及人而言,卻根本不算古蹟。

又印度古文明大約始於45百年前,晚於兩河流域文明,及古埃及文明,只是仍比商朝早。所以四大古文明裡,中國是小老弟。

但堯、舜及禹呢?夏朝呢?堯傳舜,舜傳禹的禪讓政治;大禹治水13年,3過家門而不入;禹將帝位傳給兒子啟,開始中國歷史上皇權世襲的夏朝;少康中興及商湯滅桀等,這些都是我們從小讀的“歷史”。而“野史”也不少,如我們今日喝的高梁酒,其發明也該歸功於禹呢!金庸(1924-)“笑傲江湖"的“論杯"一章中,藉祖千秋的口,說出造酒才是大禹真正的大功,而非治水。難道一切都只是想像?令人遺憾的是,沒錯,這些都尚未被確認。即到目前為止,都僅是傳說。中國的“信史”,只能從距今約36百年的商朝開始,那時埃及人已快不蓋金字塔了。

所謂“信史”,即“較為可信的歷史”,乃指有同時期的文字記載,且有同時期的文物遺跡能佐證之歷史。即使這樣,也不過是“較為可信”,因那些同時期的記載,以及文物,說不定並不真實。至於後期的史料,當然都不算。假設有人說他系出名門,祖先在唐朝(618-907)當過大官。你好奇他怎麼知道,那可是1千多年前的事。他說祖父的自傳中寫的。你當然嗤之以鼻,即使是高祖父(祖父的祖父)的自傳,你都不會採信。甚至就算他拿出宣稱是唐朝時的遠祖之文物,你都不見得信。

“論語”跟“孟子”,分別是記錄孔子(西元前551-479)與孟子(西元前372-289)的言行,其年代比傳說中夏朝建國的西元前2070年,晚了至少15百年。因此都不是“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無法用來佐證禹的存在。“史記”完成的年代,則比“論語”及“孟子”更晚,因此即使其中有“夏本紀”,不論寫得再詳盡,都不能拿來當做真有夏朝的證據。歷史學家顧頡剛(1893-19801948年當選第一屆中央研究院院士)1923年,還發表“大禹是條蟲”的論點。引東漢許慎(58-147)所著的我國首部字典“說文解字”卷十五厹(即禸)部:

禹:蟲也。從厹,象形。

禸:獸足蹂地也。象形,九聲。

懷疑禹根本是古代神話裡的動物或神(蹂即踐踏)。另外,顧頡剛亦曾說:

時代愈後,傳說的古史期愈長。

通常是這樣,有如吹牛會愈吹愈大。

周朝時,起初人們心目中最古的人物是禹。春秋時代,孔子開始提及堯與舜。到了戰國時代,黃帝(傳說中生存的年代在夏朝之前)產生了。秦則有三皇(上古傳說史中的三位聖王,有幾個不同的說法,其一是伏羲、女媧,及神農,年代在五帝之)。至此三皇及五帝便都有了。附帶一提,“史記”中本有“三皇本紀”列在“五帝本紀”之前,但早已迭失。秦統一天下後,君主名號該訂為何?頗經一番斟酌嬴政覺得“皇”雖尊貴卻有些虛無縹緲,“帝”則較實在,但似乎又不足以彰顯遠承聖賢大道之尊崇,遂將“皇”和“帝”結合起來,因而有了“皇帝”這個稱謂。所謂功過三皇,德兼五帝。至於漢以後,則連開天闢地的神祇盤古也出現了。也就是到漢代初期,中國傳統的古史系統,便大致確立。即盤古開天,經三皇、五帝,然後是夏、商、周,接著是漢。愈晚能將愈早的“歷史”補起來,想來有趣。所以,即使如官方的典籍“史記”中所載,也不能盡信。

其實不要說是禹,連屈原(約西元前340-278)都有學者懷疑是否真有其人,雖有關他的生平事蹟及文章,已流傳了兩千多年。胡適(1891-1962)1922年“讀楚辭”中說:

屈原是誰?這個問題是沒有人發過問的。我現在不但要問屈原是什麼人,並且要問屈原這個人究竟有沒有?

你可能好奇,就算禹跟夏朝都只是傳說,那為什麼就相信商朝存在?這就得利於占卜了。此即之前所說,占卜對後世的影響之一。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TX80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59902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