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基督教發展史(四)─聖經、耶穌與保羅 5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23/4/9 上午 10:48:49

自古以來,世界各地產生的宗教很多,但不像一般的多神教,猶太教是一神教。有個全能的造世主,衪揀選以色列人,主動與他們立約,宣稱要作他們的神。立約的證據就是受割禮,不受割禮的男子,將被剪除,因違背與神的約。一旦立約,祂會保佑及賜福給他們,並使他們成為大國,後裔將如塵沙那樣多。另外,當時“羅馬帝國”的眾多領地裡,包括在希臘、羅馬及埃及的各種宗教,大都不硬塞經典給信徒。即對信徒而言,經典並不重要。信徒只要藉儀式及獻祭等方式來敬拜神衹就夠了,並不需從經典中,學習教義及處世與生活的準則。但猶太教一神外的另一獨特點,就是有經典,記載祖先的歷史(包括世界如何造出),及猶太人的各種傳統、習俗、律法及教誨。

在覺得時機恰當時,猶太人將經典集結成冊,構成“塔納赫”(即基督教所稱的“舊約”)。基督教始於耶穌,他算是猶太人的一位拉比(rabbi,老師之意),他熟悉“塔納赫”,常引用並傳授給弟子。所以耶穌一開始的信徒,便與傳統的猶太人一樣,相當重視經典,視經典為信仰權威的來源。事實上,“舊約”不但是猶太教及基督教的經典,也大致為伊斯蘭教所認同。

雖然經典重要,但早期的基督徒,跟當時“羅馬帝國”的人民沒有不同,大部分是文盲,無法閱讀。雖然如此,經籍在基督徒社群中,仍佔重要角色,因傳教時常會“引經據典”。而所謂“經上說”,或“根據預言”等,也都是指“舊約”裡的某處說了什麼。保羅到各地宣教,當有夠多的信徒,且基督教會建立起來後,這地方便算成功了,他即前往另一處。初期或許信眾間,對教義有不同的看法,或許無法人人都信仰虔誠,教會成員有時行為失序,保羅得知後,常便寫信給有爭議的教會,懇切叮嚀、殷殷教導。這些書信對當時的信徒影響不小,頗能收到發聾振聵之效。最後有13封被視為保羅的書信,逐漸成為經典,並被收錄進“新約”中(但我們說過了,其中只有7封被公認為保羅所寫)

當時保羅的書信,並不只是一般的書信而已,乃有如宣告。這樣說可是有憑據的。在“新約”中的“帖撒羅尼迦前書”,保羅於書信結束前(5章第27)寫著,“我指著主囑咐你們,要把這信念給眾弟兄聽。”顯然保羅這封信,是寄給某教會裡的某位重要或關鍵人士,且囑咐他要念給教會中所有人聽,而不是自己看完就算了。保羅為何能有此權威?因他是教會的創建者。各地教會陸續創立後,不同領導人寫的書信,便在教會間流傳。這些書信維持聯繫各教會,建立並強化其信念與信仰基礎,也須在聚會場合中,讀給全體會眾聽。因如之前所指出,當時沒有多少人有能力閱讀那些書信。

構成“新約”的主要部分是書信,全部27卷中佔了21卷。當時流傳於各教會間的書信,乃由保羅或其他基督徒領袖,寫給各基督徒團體或個人的。但被收進的21卷書信,應只是那時所有關於基督教書信中的一小部分而已。這樣說也是有憑據的。如在“哥林多前書”的第5章第9節,保羅提到,“我先前寫信給你們說:不可與淫亂的人相交。”這封應是更早之前寫給哥林多教會的信,現已失傳了。在同一卷中的第7章第1節,保羅還提到哥林多教會寫給他的一封信,“論到你們信上所提的事,我說男不近女倒好。”另外,在“哥林多後書”的第3章第1節亦有,“我們豈是又舉薦自己嗎?豈像別人,用人的薦信(letters of recommendation)給你們,或用你們的薦信給人嗎?”這些推薦信,也都未能保存下來。

書信在基督教早期的發展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可說明為何“新約”裡有些書信,實際上是保羅的追隨者日後所寫,卻要藉保羅之名。因這更能為其書信帶來權威感,讓人更看重該書信。“歌羅西書”便是一封被視為假託保羅的信,在該信快結尾時(4章第16)寫著,“你們念了這書信,便交給老底嘉(Laodiceans)的教會,叫他們也念:你們也要念從老底嘉來的書信。”一石二鳥,非但該信以保羅具名,還要收信者去讀另一封老底嘉教會寄來的信。而那封不知是保羅,或託名寫作者的另一封信,也早已不知去向了。

基督教乃邊發展邊建立其信仰的內涵,其中書信的角色重要無比。書信指引基督社群的信仰與實踐,並將各教會串連起來。經由向會眾宣讀,及教會間相互傳閱,基督徒因而有共同的信仰準則,及堅強的聯繫。書信為基督教塑造出獨特性,這是與羅馬帝國其他宗教大不相同的。書信之外,早期基督徒還致力於提供可讓人閱讀的資料,這仍是地中海地區的其他宗教所未有的。以“福音書”為例。既然信了基督教,便可能會想了解耶穌的生平事蹟,尤其有關他的教導、死亡與復活,於是“福音書”出現了。由於是先有信仰,才對耶穌產生興趣,這是何以“福音書”產生於書信之後。被收錄進“新約”的4卷“福音書”,皆可能是當時流傳較廣的。事實上,那時寫出的“福音書”,應遠不僅那4卷,且有些未被收錄的,今日仍存在。耶穌或許很少與其弟子,談論自己往昔的事,因而4卷“福音書”,大致都沒有記載他青少年時期的所作所為。當然也可能是各卷“福音書”的作者,均認為那部分對傳教並不重要。

除書信及“福音書”外,對早期追隨耶穌者之使徒的生平事蹟,及傳教過程,一般信徒亦可能感興趣。當時寫出幾部記載使徒事蹟的書,但被收錄進“新約”的,只有路加的“使徒行傳”。保羅及耶穌的幾位門徒,都曾宣稱耶穌會再來臨,那時將施行審判,最後世上一切便將終結,也就是末日來臨。這對基督徒頗有啟發,有些便寫下預言,描述末日來臨時的情景。最後雀屏中選,被放進“新約”的,只有一卷約翰寫的“啟示錄”。4卷“福音書”、1卷“使徒行傳”、21卷書信,加上1卷“啟示錄”,便是全部“新約”的27卷了。整本基督教的經典,信仰與實踐的依據,即“新約”,全由信徒(保羅等傳教者也是信徒)分別完成,在宗教裡乃相當特殊。

“舊約”共有39卷,約在西元前4百年集結完成。耶穌和使徒所引用的“經”,大致都是“舊約”。至於“新約”,初期視保羅書信為權威,在各教會誦讀。書信及“福音書”等,原本分散於不同的教會,4卷“福音書”及保羅的書信,約在130年,便為大部分教會所接納。最早編輯“新約”的是馬吉安(Marcion,約85-160),他生於小亞細亞近黑海的本都(Pontus)之錫諾普(Sinope)。他的版本,被視為“新約”最早的雛形。不過當時原始正統(proto-orthodox)教會,視馬吉安為異端,他的“新約”目錄,遂不被接納。但正統教會由此得到啟示,也開始編輯,“新約”遂逐漸成形。但“新約”的27卷,是直到4世紀後半葉才確定的,差不多是1世紀後半葉起,各經卷開始產生的3百年後。

亞他那修(Athanasius296-373,又稱“亞歷山大的亞他那修”或“大聖亞他那修”),他曾任埃及亞歷山大教會的主教,位高權重。367年,在他寄給所管轄的埃及地區之第39封書信(Festal Letter 39)中,明確列出“新約”27卷為聖經正典(Canon),至於其他的經文,則全排除掉了。這是今日“新約”正典的最早完整記載。之後,393年,在希波雷吉烏斯(位於今日北非阿爾及利亞(Algeria)的安納巴(Annaba))之希波公議會(Synod of Hippo),承認這27卷。又在397年,於今日突尼西亞(Tunisia)迦太基(Carthage)舉行的“迦太基會議”(Council of Carthage),再次確定只有這27卷經文,才可在教會裡誦讀。

那“福音書”的作者是誰?耶穌的弟子嗎?在“路加福音”的第4章第16-20節,“耶穌來到拿撒勒,…進了會堂,站起來要念聖經。有人把先知以賽亞(Isaiah)的書交給他,他就打開,找到一處寫著說,‘主的靈在我身上,因為他用膏膏我,叫我傳福音給貧窮的人,…。’於是把書捲起來,交還執事,…。”由此推測耶穌閱讀應沒問題。但他能書寫嗎?要知在往昔,閱讀與書寫為二不同的技能。實事求是,“新約”中並未提供任何顯示耶穌能書寫的佐證。那耶穌的門徒呢?能閱讀及書寫嗎?在“使徒行傳”的第4章第13節說,“他們見彼得、約翰的膽量,又看出他們原是沒有學問的小民(they were unschooled, ordinary men),就希奇,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耶穌的門徒彼得及約翰,被記載為“沒有學問的小民”,猜想應不太能讀寫。

另一方面,在“哥林多前書”的第1章第26節說,“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not many of you were wise by human standards),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保羅指出,哥林多教會的會眾,“有智慧的不多”。前面說了,在“羅馬帝國”時代,識字率相當低,有人估計不超過10%(能寫出一完整句子的比率應就更低了)。所以在那幾卷書信中,才會屢屢說“信念給眾弟兄聽”,而不是要弟兄傳閱,因教會中絕大部分的信眾無法閱讀。而且不只耶穌的門徒,連他死後才加入的信徒,也大都不識字。

事實上,依據“福音書”,耶穌的門徒,大部分跟他一樣,來自加利利(Galilee)較低下的階層,如農夫或漁夫。馬太雖是個稅吏,但有可能只是個基層負責催繳錢者,教育水準應不會太高。那會不會有門徒,後來去受教育,因而能讀能寫?在兩千年前,此可能之機率,應微乎其微。既然耶穌的門徒普遍不識字,那“福音書”究竟是誰寫的呢?在“製造聖經”一書指出,由於是來自加利利的猶太人,耶穌及其追隨者,可說亞蘭語(Aramaic),也有人譯成阿拉姆語,亦常被稱為古敘利亞亞蘭語,或迦勒底語(Chaldean),乃巴比倫通行的語言,迦勒底(Chaldea)即今日的伊拉克(Iraq)南部及科威特(Kuwait)一帶。由不同的名稱,可看出此語曾通行的範圍很廣。

事實上,自西元前6世紀起,猶太人被波斯統治後,亞蘭語便是猶太人日常生活的主要語言,不少學者認為耶穌的母語也是亞蘭語。自亞歷山大大帝的帝國興起後,希臘文明主宰地中海東部,但有些地區的猶太人仍講亞蘭語。耶穌有可能不會希臘語,書寫希臘文就更沒辦法了,或只懂些很粗淺的。由4卷“福音書”的內容可推測,作者應都受過相當好的教育,且懂希臘文,因而完全不像是耶穌的門徒。即使4卷“福音書”皆非精良的文學作品,卻也絕非等閒人士有能力完成。

今日應沒有任何一卷“福音書”,被認為是耶穌的門徒或追隨者所寫。而是耶穌去世後,過了好幾十年,分別由幾位不認識耶穌,甚至可能來自不同的地區、講不同的語言,且對耶穌的看法不同者完成。因而雖然馬太及路加的“福音書”都引用馬可的“福音書”,但寫出的內容差異不小,也就不奇怪了。這問題我們之後會再談。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T0SO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02049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