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基督教發展史(三)─埃及5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23/2/12 上午 11:43:31

割禮是猶太人普遍遵守的律例。在“創世記”的第17章第9-14節,“神又對亞伯拉罕說,‘你和你的後裔,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約。你們所有的男子,都要受割禮,這就是我與你,並你的後裔所立的約,…。你們世世代代的男子,無論是家裡生的,是在你後裔之外,用銀子從外人買的,生下來第8日,都要受割禮。…。但不受割禮的男子,必從民中剪除(cut off),因他背了我的約。’”上帝強調割禮的重要,即使是由外買進來的僕人,也要受割禮。還強調未受割禮者,等同於非我族類,要切斷關係。另外,在“利未記”的第12章第1-3節,上帝亦對摩西強調割禮之事,“…,‘你曉諭以色列人說:若有婦人懷孕生男孩,…。第8天要給嬰孩行割禮。’”連生產後第幾天受割禮都有規定。

對猶太人而言,割禮表上帝跟他們立約的佐證,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希羅多德在專門探討埃及之“歷史”的第2卷中,也兩度提到割禮,“他們行割禮是為了乾淨,他們認為乾淨比體面更重要。”此處“他們”指的是埃及人。又說,“埃及人和埃西歐匹亞人(Aethiopia),是從遠古以來,實行割禮的僅有的幾個民族。腓尼基人(Phoenicians)和巴勒斯坦的敘利亞人,自己都承認,他們從埃及人那裡學到了這個風俗。…。要言之,這些人便是世界上僅有行割禮的民族,而且非常明顯的,他們在這一點上面,是模仿埃及人的。至於埃西歐匹亞人本身,則我誠然還不能斷定,是他們從埃及人那裡學到了割禮,還是埃及人從他們那裡學到了割禮,但這顯然是一個十分古老的風俗了。”當時的埃西歐匹亞人,大致住在今日北非利比亞的沿海一帶,是埃及人的左鄰。希羅多德在“歷史”的第2卷中,先後提到很多民族,卻沒提過猶太人。似乎在其時代(西元前5世紀),猶太人並非一太受注意的民族。不過他在不經意下,提供有關行割禮原創性的資訊。所以,若有人推測猶太人的割禮傳統,乃吸收自埃及人,應很合理。

埃及人當然不會只有割禮一事名列世上各民族之首位。希羅多德說,“埃及人在全人類當中,第一個想出了用太陽年來計時的辨法。…。在我看來,他們計年的辨法,要比希臘人的辦法高明。因為希臘人每隔1年,就要插進去1個閏月,才能使季節吻合。但是埃及人把1年分成各有30天的12個月,每年之外再加上5天。”希羅多德又指出,“幾乎所有神的名字,都是從埃及傳入希臘的。”一般以為,西方文明之一大源流,乃來自希臘。尤其是希臘神話,對於西方,不論在文學、藝術、語言、宗教,甚至思想方面,其影響都是既顯著又深遠。結果,連希臘人最引以為傲的神話,希羅多德也認為源自埃及。不只這些,其他諸如埃及之醫術、製木乃伊的方式,甚至防蚊的辦法等,都讓希羅多德大開眼界,在“歷史”一書中皆有詳細描述。

由“歷史”一書,可看出希羅多德對埃及古文明之推崇。埃及在至少距今5千多年以前,便出現象形文字,文明起源極早。只是後來接連被希臘及羅馬等外族統治,人們遂以為西方文明始自希臘。甚至,到了西元4世紀左右,埃及的象形文字便不再使用了。之後在約15百年間,古埃及遺留下來,大量的莎草紙及碑文上之象形文字,逐漸無人能辨識。幾千年古埃及輝煌的歷史與文明,也就隨著象形文字的失傳而淹沒。導致在那段時間,有不少歐洲人,還以為埃及的象形文字,是某種神秘的符號。法國商博良(Jean-François Champollion1790-1832),從10餘歲起,便醉心於參透古埃及文字。他鍥而不捨,日以繼夜的鑽研,終於在1822年,32歲那年,成功解出古埃及象形文字的結構。其後他編出埃及文字符號與希臘字母間之對照表。眾多古埃及莎草紙,及碑文上的珍貴文獻,遂一一被解讀出來,並導致埃及學(Egyptology)之創立。對商博良之研究過程有興趣者,可參考“破解古埃及”(The Keys of Egypt: The Race to Read Hieroglyphs2001萊斯利亞京斯與羅伊亞京斯(Lesley Adkins and Roy Adkins),黃中憲(2007)為中譯本)一書。

希羅多德並非第一位被埃及文明所吸引的希臘人。時代比他早45百年的荷馬(Homer,約西元前9世紀至8世紀),在其詩史“伊利亞德”(The Iliad)的第9卷“阿伽門農向阿基里斯求和遭拒絕”(Peace Offerings to Achilles)中,為形容財富之多,以底比斯為例。在第381-384行,有如下敘述,“埃及的底比斯,那個城市家家存有最多的財產。底比斯共有城門百座,每個城門,有兩百名戰士,駕馭著馬匹與戰車,奔馳出來。”在“奧得賽”(The Odyssey)裡,荷馬再度提到底比斯的富有。在第4卷的第126-127行,“此人居埃及底比斯,那裡的人家擁有無比豐裕的財富。”又在第4卷的第219-231行,提到宙斯的女兒海倫(Helen,“木馬屠城記”(Helen of Troy)神話故事中那位絕世美女),曾從埃及人那裡,獲得一種“能解愁消憤,忘卻一切苦怨”的草藥。又說在埃及,“那裡人人皆醫生,醫術超越所有其他的民族”。

再來看古埃及的朝代。中國傳說中的歷代是黃帝、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晉、…,一路下來,各有朝代名。那埃及呢?對古埃及,皆以第幾王朝來區分,這是怎麼產生的?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時,有個未具名的官員,整理一份歷代法老的名冊。其中所列最早的法老是美尼斯(Menes),定都提尼斯(Thinis,至今仍未發現其遺址)。美尼斯是有記載裡,第一位統一上下埃及,成為兩地之王的法老。此法老名冊,由於被保存在義大利北部的杜林(Turin),故稱為“杜林國王名冊”(Turin King List,或Turin Royal Canon,簡稱“杜林名冊”)。“杜林名冊”是誰發現的?正是商博良!他了解此名冊之重要性,並譯出其內容。另外,托勒密王朝時,一位埃及的祭司與歷史學家曼涅托(Manetho),約在西元前280年左右,用希臘文寫了“埃及史”(AegyptiacaHistory of Egypt)一書。該書雖已失傳,但因被後世不少文獻所引用或摘錄,因而有許多片段被保存下來,成為今人研究古埃及歷史的一份重要史料。曼涅托把埃及歷史,從美尼斯開始,劃分為31個王朝。一個王朝通常包含至少有兩位以上法老的王室,有時延續數百年。

古埃及的31個王朝裡,有些涵蓋的年代並不很清楚。畢竟是太久遠之前的事,難以精準考證。底下凡涉及古埃及王朝的年代,我們大致參考蒲慕州所著“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2011)一書中的“年代表”。依此“年代表”,第一王朝的時期,約是西元前3150-2700(即始自距今51百多年前),但第一及第二王朝有那些法老,並不完全確定。同樣有古文明的兩河流域,由於四周是開放的國界,因此屢被不同的強權所主宰。至於古埃及文明,之所以可以延續幾千年,主因是埃及與外部,相對而言有較隔絕的地理環境。古埃及的北邊與東邊,分別是地中海與紅海,西邊是沙漠。至於南邊,蘇丹(Sudan)境內的沼澤地,對航行是障礙。就算由南進入埃及境內,尼羅河有數個瀑布(或稱急流),其中有小島、淺灘及礁石,不利航行,成為古埃及南邊的天然屏障。因此這些方向都還算安全,外族較不容易由那裡進入。只有東北部有些危險。因從西亞與小亞細亞,能經由西奈半島,進入埃及。因此埃及的東北部,是較需置重兵,以加強防守之處。

在小說“拉美西斯五部曲之二─百萬年神殿”裡,拉美西斯法老對摩西說,“我們國家的命運端繫在東北邊防,我的政府應該設置在三角洲地區,以便迅速得知任何西臺人威脅利比亞、敘利亞和其他屬地的消息。底比斯仍將是阿蒙的城市,它是一個經過我精心打扮,高聳著卡納克神廟,和盧克索神廟的美麗城市。在尼羅河左岸,那座寧靜之山,永遠保護著國王谷(Valley of the Kings)、王后谷(Valley of the Queens),和其他正直之士的永久居所。”又說,“孟菲斯是埃及兩地的平衡點,在三角洲和尼羅河谷交界處,它將是我們的經濟首都和國內的調度中心。但還是該向北和向東推進一些。摩西,別只在我們自己舒適的孤立地位裡神氣活現,別忘了我們曾被侵襲過,而且埃及像塊誘人的獵物。”摩西與拉美西斯二世是否真的同一時代,歷史上其實並無記載。不過這畢竟是小說,可天馬行空地發揮,無須深究。雖然如此,由上述文字,仍可大略了解古埃及的處境。

西臺位於小亞細亞,長期是埃及的心腹之患。敘利亞夾在中間,兩大之間難為小。埃及須不時拉攏它,卻又不能完全信任它。拉美西斯二世在位時,為了能迅速掌握西臺人的圖謀不軌,還特地在尼羅河三角洲的東北部,距開羅東北約100公里,建立一新首都“拉美西斯之城”,又稱“培爾—拉美西斯”(Pi-Ramesses)。阿蒙(Amon,有時拼成Amun)是埃及人極尊崇的一位神,有些法老還把自己一切力量的來源,都歸之於阿蒙。地位這麼崇高,法老在阿蒙的神廟上,所耗費的財力與人力之多,便不難想像。底比斯曾是埃及好幾個王朝的首都,是一神廟之城。阿蒙神、太陽神拉(Ra,或稱瑞(Re)Amon有時亦指太陽神)的神廟,及歷代法老與貴族的墓,很多在這裡。孟菲斯據說是古埃及第一位法老美尼斯所建(城名Memphis便由Menes而來)Memphis(孟菲斯)在希伯來文裡為Noph(挪弗,又稱Moph)

我們說過,在“舊約”裡,亞伯拉罕、約瑟及摩西,曾相繼去見法老,但法老名及會面在那一城市都沒說,不禁令人懷疑其真實性。但若真有會面,地點大抵便是當時的首都,如此很可能是孟菲斯(挪弗)或底比斯,只是“舊約”豈須那麼隱晦,不給出會面地點?不過“舊約”中是有多處提到挪弗(英文版仍稱Memphis)。如“以賽亞書”的19章第13節、“耶利米書”(Jeremiah)的第2章第16節、第44章第1節,及第46章第19節,與“以西結書”的第30章第13節,都提到“挪弗”。

再來看尼羅河。尼羅河沿岸有一個又一個的埃及古蹟,古埃及的文明,幾乎就是因尼羅河而形成及發展。尼羅河的意思是“大河”,它被公認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約長6,800公里。尼羅河的上游流經一些湖泊,且有幾條支流,因此難以斷定何者才算源頭。尼羅河從埃及之南的蘇丹,往北貫穿埃及。過了孟菲斯,尼羅河分成東西兩條支流,在入海口附近,形成一個巨大的三角洲,然後注入地中海。在埃及境內,尼羅河全長約15百公里。從高空鳥瞰尼羅河,宛如一朵蓮花。蓮花的根部,一直往埃及以南深入,進入埃及後,是一段很長的花梗,過了孟菲斯,花梗綻開成碩大的花朵(三角洲)。尼羅河在埃及的上游河谷地區,與入海口的三角洲地區,便分別是古埃及的上埃及(Upper Egypt,亦稱Ta-shema)與下埃及(Lower Egypt,亦稱Ta-mehu)。人們常說的埃及兩地,便是指上埃及與下埃及。其中的上與下,分別表尼羅河在埃及境內的上游與下游。下埃及縱深不長,但很寬闊,涵蓋的面積約有22千平方公里。

尼羅河所流經的地方,大部分是沙漠。惟有三角洲,遍布沼澤與湖泊,是埃及的穀倉和葡萄園。古埃及時,尼羅河幾乎每年夏季都泛濫。泛濫期長達34個月。現代人想到河水泛濫幾個月,可能會皺眉,覺得日子怎麼過。希羅多德在“歷史”中,則如此形容尼羅河泛濫的好處,“他們要取得收穫,並不需要用牛犁地,不需要用鋤掘地,…。那裡的農夫,只需等河水自行泛濫出來,流到田地上去灌溉,灌溉後再退回河床。然後每個人把種子撒在自己的土地上,叫豬上去踏進這些種子,此後便只是等待收穫了。”河水泛濫,雖淹沒農田,但會帶來豐沛且肥沃的淤泥,滋養兩岸的土地。水退後,農民便可開始撒穀播種。尼羅河對埃及的安定與繁榮,扮演重要的角色。埃及主要的城市及大部分的人口,聚集在亞斯文以北的尼羅河兩岸,及三角洲地區。希羅多德在“歷史”中說,“任何親眼看見埃及的人,縱使他在以前從來沒聽人提到過埃及,…,一定立刻會知道,希臘人乘船前來的埃及,是埃及人由於河流的贈賜而獲得的土地。”

每年在尼羅河泛濫的那幾個月間,無法耕作的農民,便可加入各項建造工程的行列,如金字塔、神廟或新城市。尼羅河在非泛濫時期,流速緩慢,通常不超過1(表時速1海里(Nautical mile),即1.852公里)。船隻由底比斯順流而下,約需兩個月,才能抵達640公里外的孟菲斯。而若載得過重,便有擱淺之虞。在泛濫時期,水流速度可達4(7.408公里),同樣的航程,只需兩週。再加上此時河水很深,適合運送巨石等建材。為了重要的宗教慶典、軍事行動,或就只是巡視探訪,法老需經常乘著船隻,南北往返孟菲斯與底比斯,順流及逆流各一趟,共1280公里。一次旅程,花上幾個月乃稀鬆平常。

古埃及王朝結束後,不再有法老,也就無人有神力控制洪水,於是只好藉助水壩了。英國人於1902年,建造完成亞斯文水壩(Aswan Dam),此即舊壩(Old Dam)。新壩則從1960年開始施工,並於1970年完工。除發電功能,水壩有效地減小洪水及旱災所造成的危害。為了興建新壩,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The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簡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縮寫為UNESCO)之協助下,展開大規模的古物搶救工作。如今日那座巨大的阿布辛貝神殿,位於高出河床水位60餘公尺的山上,但座落處其實並不是原址,而是1966年,經先切割後再重組,所遷移來的。原址自新壩建成後,就已在水裡了。切割過程,石塊耗損是必然的。不過切割與組合的技術均不錯,今日遊客若未被告知,可能還看不出那座神殿,是切割後組合成的呢!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P2KP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52038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