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英式擇偶(一百三十三)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9/12/15 下午 12:12:21

133 咆哮山莊()

根據基督教在4世紀的記載,第一個教會,是1世紀時,由耶穌的門徒在巴勒斯坦(Palestine)成立的。之後耶穌的門徒及信徒們,不斷向外宣教,並快速在羅馬帝國境內,及其周邊地區傳播。初期羅馬帝國的皇帝,大多反對基督教,甚至仇視基督徒。尤其在戴克里先統治的後期,他對基督徒相當殘酷,還頒佈若干迫害基督徒的法令。

風水輪流轉,君士坦丁大帝信了基督教,成為羅馬皇帝裡第一位基督徒。不只如此,帝國境內的人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也是由他任內開始。313(那時羅馬帝國尚分東西兩部),西部帝國的君士坦丁大帝,與東部帝國的主皇帝李錫尼(蓋烏斯瓦列里烏斯李錫尼安努斯李錫尼,Gaius Valerius Licinianus Licinius263-325308-324年在位),在米蘭頒佈一個寬容基督教的敕令,此即“米蘭敕令”(Edict of Milan)。此詔書宣布,在整個羅馬帝國的境內,人民有信仰基督教的自由,並發還之前被政府沒收的教會財產。

米蘭敕令是基督教發展史上,一極重要的轉折點。自此,基督教從原本被戴克里先迫害的地下宗教,開始合法化了。324年,羅馬帝國東西統一。325年,君士坦丁大帝,在尼西亞(Nicaea,位於今日土耳其的伊茲尼克(Iznik))召開“第一次尼西亞會議”(The First Council of Nicaea),這很可能是人類史上,首次全國(羅馬帝國)性的研討會。大會邀請約1,800位主教參加,實際出席者約有300位。由於須長途跋涉,“養尊處優”慣了的主教,很難單獨成行。若加上陪同人員,與會總人數約有15百人。基督教會一些影響深遠的教義及法規,包括耶穌與天父的關係,都在此會中確立。

380年,羅馬帝國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在薩洛尼卡(Thessalonica,又稱Thessaloniki,又譯薩羅尼加、塞薩洛尼基,舊譯帖撒羅尼迦,為今日希臘第二大城)頒布“薩洛尼卡敕令”(Edict of Thessalonica),宣布基督教為國教。393年,他更禁止其他宗教,連所有非基督教宗教習俗的活動,也一併禁止。天威難測,從迫害到獨尊,簡直是鐘擺從這一端,盪到另一端。古代奧林匹克運動會,從西元前776至西元394年,1,170年間,每4年一屆,在希臘的奧林匹亞(Olympia),舉行了293屆。由於在此運動會裡,包含一些宗教性(當然不是基督教)的慶典,遂遭到波及,不能再舉行了(那時希臘受羅馬帝國統治)。這一停,便是約15百年,直到1896年,才又開始每4年舉辦1次奧林匹克運動會。只有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曾中斷過3次,分別是在19161940,及1944年。

儘管君士坦丁大帝,對基督教世界貢獻極大,有些人卻認為,他不能算是一真正的基督徒。因他似乎只是將耶穌基督,視為如羅馬萬神殿(Pantheon)中的諸神之一,也似乎不曾理解他所信的宗教之內涵。後世學者曾打了許多筆戰,爭論君士坦丁大帝的信仰是否為真。但這種爭論其實是多餘的。

君士坦丁大帝較戴克里先睿智,他並不視基督教為威脅。相反地,他將扶持基督教,當做統治國家的一種手段。此一別於在他之前的皇帝之視野,給羅馬帝國及教會,都帶來滔天巨變。宮廷有皇帝,教會有主教,宮廷及教會,從服裝、佈置,及儀式等,均讓人感到富麗堂皇,又威儀棣棣。兩者之一致性,顯示人間遵行天國的秩序,且有如天國只有一位上帝,人間也只能有一個帝國。而皇帝的職責,便是讓人間反映天國的秩序。人死後歸上帝管,生前則歸皇帝管。皇帝的權柄,乃來自上帝的神聖交託,因而人若相信上帝,便須效忠皇帝。

從戴克里先將羅馬帝國分治後,雖經君士坦丁大帝統一,西羅馬帝國(Western Roman Empire)卻仍斷斷續續地存在。395年,狄奧多西一世過世後,帝國分由他的兩個兒子繼承,此後帝國便不再復歸一統了。之後西羅馬帝國日漸衰弱,410年及455年,羅馬城相繼被不同部族的日耳曼人(German)入侵。476年,西羅馬帝國皇帝奧古斯都路斯(羅慕路斯奧古斯都路斯,Romulus Augustulus,約463-480475-476年在位),被原為羅馬傭兵的日耳曼人奧多亞塞(Odoacer,亦作Odovacar435-493476-493年在位)廢黜,西羅馬帝國至此終結(亦有480年結束的說法)。奧多亞塞成為統治羅馬的第一個日耳曼國王。

由於羅馬帝國在歐洲歷史上,居極重要的地位,影響深遠,因而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時,一般也被劃分為(歐洲的)古典時代(Classical antiquity)結束,並進入了中世紀(Middle Ages)。中世紀即約始於西羅馬帝國滅亡的476年,終於東羅馬帝國滅亡的1453年。至於古典時代,則約始於古希臘最早有文字記錄的時期,即約從西元前87世紀開始,結束於西元476年。此乃對有1千多年文化史之“希臘羅馬的世界”(Greco-Roman world)之一廣義的稱呼。

今日德國是個很強大的國家,且日耳曼民族被認為相當優秀。但在歷史上,日耳曼人進入文明階段的時間,遠落後於地中海沿岸附近的各民族。西羅馬帝國雖為日耳曼人所滅,但從文化、語言、服飾、飲食,以至生活習慣等,當時的羅馬人,根本視日耳曼人為一茹毛飲血的蠻族,很鄙視他們。在“頭髮:一部趣味人類史”(Hair: A Human History2016,寇特史坦恩(Kurt Stenn)著,劉新(2019)為中譯本)裡,且說“對古典時代的羅馬人而言,…,包括日耳曼人…在內的蠻族,頭部和面部,往往有長而蓬亂的鬚髮,與居住在地中海沿岸,那些儀態整潔的城市居民,形成鮮明對比。”

西羅馬帝國衰退時,法蘭克人(Franks,居住在萊因河(Rhine)北部法蘭西亞(Francia)地區的日耳曼人之總稱),便乘機擴展地盤。法蘭克王國(Francia,亦稱Kingdom of the Franks,或稱Frankish Empire)的國王查理(後稱為查理曼(Charlemagne),即查理大帝(Charles the Great)742-814768-814年在位),將他繼承時的小王國,擴張為西歐最強大的國家。他是自羅馬帝國後,首位統一西歐大部分地區的君主。800年,查理曼被羅馬教宗利奧三世(Pope Leo III750-816795-816年出任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Emperor of the Romans),這是西歐自西羅馬帝國覆亡3百多年後,首位獲得教宗加冕的皇帝。利奧三世為查理加冕時,還補充說他是“聖經”中,以色列王國國王的後人。如此一來,查理大帝不但權力達到顛峰,也被視為西羅馬帝國的繼承者。真是從蠻族漂白為正統了。

這位教宗相當聰明,他透過為查理加冕,向世人展示,羅馬帝國的“真正”王冠,只有他有權授與。因而不但隱含他有權撤消,也隱含東羅馬帝國的王冠,含金量不足。換句話說,利奧三世不啻宣佈,教會的權柄在皇帝之上,而且君士坦丁堡的皇帝是冒牌的。利奧三世為何有權能創造出一新皇帝呢?他可不是省油的燈,他拿出一份偽造的羅馬皇帝法令,名為“君士坦丁獻土”(Donation of Constantine)。內容是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將羅馬和羅馬帝國西部的權力移交給教宗”(transferred authority over Rome and the western partof the Roman Empire to the Pope)。這個騙局,直到6百多年後(1439-1440年間)才被揭穿。

羅馬教宗為查理加冕,震驚了君士坦丁堡。他們一直以為,如同天國只有一個上帝,人間也只能有一個皇帝,而且教會是被皇帝駕馭的。怎麼如今出現另一個皇帝,且是由教宗來加冕?這真是對人間秩序的一種冒犯。教宗藉機擴權,提高了教會的地位,對教會的發展,帶來極深遠的影響。要知君主固然需要教宗,但當他們管太多時,君主也會受不了。在西方,教會不斷設法增加干涉的事務。歐洲各國的君主,則極力抗拒教宗過度干涉國家事務。東部的牧首(patriarch,亦稱宗主教)只是宗教領袖,通常會配合皇帝。像曾有段時期,東部教會嚴格規定最多能結婚兩次,後因皇帝需求,牧首勉為其難同意可再“換”一次妻。結果皇帝又需第四次,牧首最後仍只好接受。對於與教會間的關係,西部覺得東部的作法不可思議,東部看西部也覺得匪夷所思。

東西教會,彼此間對教義本就有相當多的歧見,在羅馬教宗持續增加自己的權力後,更貌合神離了。1054年,教宗利奧九世(Pope Leo IX1002-10541049-1054年出任教宗)派一位樞機主教至東羅馬帝國協調時,雙方一言不合,彼此將對方絕罰(Excommunication,即逐出教會,亦稱破門),於是東西教會分裂了。基督教正式分裂為天主教(Catholic Church,亦常稱羅馬公教(Roman Catholic Church)),與東正教(Eastern Orthodox church,亦常稱希臘正教(Greek Orthodox),或正教會(Orthodox church))

法蘭克王國,後來演變成神聖羅馬帝國(Holy Roman Empire),帝國皇帝都以查理大帝的繼承人自居。沿用“羅馬”一詞,是為了顯示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為西羅馬帝國皇帝的繼承人,此頭銜在476年後一直空著。所以之後的日耳曼國王(King of Germany),都自認繼承西羅馬皇帝。今天的法、德,及幾個低地國(Low Countries,亦稱Benelux countries,對歐洲西北沿海地區的稱呼,包括荷蘭、比利時,及盧森堡等國),都是承自查理曼的帝國(他們自己也如此認為)

神聖羅馬帝國,初期尚為一統一的國家,但在歷史上,大部分的時候,它徒有國家之名,實際上乃由數百個更小的“王國、公國、公爵領地、郡縣、主教國、帝國自由城市,及其他領地”(kingdoms, principalities, duchies, counties, prince- bishoprics, Free Imperial Cities, and other domains),所組成之鬆散政治集合體,各自獨立為政。因而完全不是帝國。另外,帝國皇位本該經由選舉產生,並非世襲。但曾由於金錢賄賂,而長期被壟斷長達400年之久,可說一點也不神聖。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其實並沒什麼關係。法國思想家伏爾泰(原名François-Marie ArouetVoltaire為筆名,1694-1778)曾這樣評論神聖羅馬帝國,“既不神聖、也不羅馬,更非帝國”(neither holy, nor Roman, nor an empire)。名稱裡有神聖與帝國二詞,還可想出一些原因,但明明與羅馬無關,為什麼要加上羅馬呢?或許是因“羅馬”的名氣太大,想攀龍附鳳者,便借其品牌。

13世紀末,奧圖曼帝國興起,步步緊逼東羅馬帝國。到14世紀來,君士坦丁堡的周邊地區,幾乎均已全部落入奧圖曼帝國手中,君士坦丁堡頑強地對抗。1453年,君士坦丁堡被奧圖曼帝國攻陷,成為伊斯蘭教統治下的新首都,且改名為伊斯坦堡(Istanbul)。奧圖曼帝國的皇帝,一開始仍使用羅馬皇帝的名號,應是想繼承羅馬的“道統”。但希臘及西歐各國都不承認。而那時俄國沙皇,也聲稱是東羅馬帝國的後繼者。既然如此,奧圖曼帝國遂企圖奪取羅馬,那便將可名正言順地以羅馬的接班人自居。雖攻下了義大利南部一些地區,但自1481年後,奧圖曼帝國中止了對義大利的遠征。

1922年,6百多年的奧圖曼君主統治結束。19237月,新建立的土耳其共和國(Republic of Turkey),被國際承認。同年10月,土耳其政府將首都遷至內陸,名不見經傳的安卡拉(Ankara)。伊斯坦堡緊臨海峽,地理位置優越、經濟貿易發達,又是歷史名城,為何要遷都?原因為先後兩個帝國,過去幾百年的外患,大多從海上而來,伊斯坦堡首當其衝。當國力不強時,位於最前線的首都,便經常處於危機狀態。而且伊斯坦堡的社會及生活,長期受伊斯蘭教的影響,甚至可說被嚴密控制。即使換了政府,恐仍動彈不得。為了國家安全,及避開舊勢力,以便改革,遷都不失為一良策。雖然如此,時至今日,伊斯坦堡仍為土耳其最大城市,且是全球第五大城市(按人口計)

關於東羅馬帝國歷史的書很多。“拜占庭帝國:324-1453拯救西方文明的千年東羅馬帝國”(Lost to the West: The Forgotten Byzantine Empire That Rescued Western Civilization2010,拉爾斯布朗沃思(Lars Brownworth)著,梁永安(2019)為中譯本);及榮耀之城.伊斯坦堡:位處世界十字路口的偉大城市”(Istanbul: City of Majesty at the Crossroads of the World2016,湯瑪士麥登(Thomas F. Madden)著,林玉菁(2018)為中譯本),二書的可讀性均頗高。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PM49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3/28 下午 01:15:41

2003/10/20起第 8906455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