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英式擇偶(一百三十)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9/11/30 下午 02:49:34

130 咆哮山莊()

之前提到的東羅馬帝國,其國祚長達1千多年,在歷史上為一極重要的帝國,其影響無遠弗屆,因而有必要多認識些。底下便來略微介紹。先看羅馬帝國(Roman Empire),此乃承接自羅馬共和國(Roman Republic,西元前509-27),其正式名稱為“元老院與羅馬人民”(The Senate and People of Rome,亦稱The Roman Senate and People)。國名非常“人民”,很先進的想法。

受到希臘文化的影響,羅馬共和國的實權,在設計上,乃由貴族所組成的元老院掌握。但希臘是城邦制的很多小國家,適合這種制度。而隨著不斷對外擴張,一場又一場的勝利,使羅馬從台伯河(Tiber)畔的小城邦,逐漸發展成地中海的霸主。東征西討下,戰場愈來愈遠,且戰爭規模愈來愈大。槍桿子裡出政權,慢條斯理的共和制被架空,乃屬必然。畢竟民主與效率,常難並存。羅馬遂進入軍人掌權的時代,元老院備感威脅。附帶一提,元老院相當於現代的上議院(House of Lords,英國上議院由26名英國國教會的大主教(或主教),及6百多名貴族(非選舉產生)組成),或參議院(Senate,如美國每州有2名參議員(senator),目前共有100)之雛形。

西元前44年,元老院有些強烈主張共和制的議員,對手握重兵的凱撒(蓋烏斯尤利烏斯凱撒,Gaius Julius Caesar,西元前100-44),有自立為王的野心,相當不安。於是將凱撒誘騙到元老院,一群議員化身刺客,一代英雄就此殞命。但西元前27年,元老院卻授予屋大維(蓋烏斯屋大維圖里努斯,Gaius Octavius Thurinus,西元前63-西元14)“奧古斯都”(Augustus,有神聖、至尊之意,為8(August)的由來)的稱號。於是有482年共和歷史的羅馬,自此進入了君主制,而羅馬帝國也就取代了羅馬共和國。

屋大維是凱撒的甥孫和養子,凱撒遇刺身亡時,他尚未滿19歲。凱撒很器重他,遺囑裡指定他為繼承人。凱撒僅被懷疑有稱帝的念頭,元老院便有一批人容不下他,非致他於死不可。屋大維是個翩翩美男子,自少喜愛閱讀。他初時並未太被看好,人們以為他不過是個書生,即使屬於政二代,對他也沒太大的戒心。但他卻能讓元老院,馴良地奉上君權及奧古斯都的頭銜,可見其政治手腕之高明。

屋大維任奧古斯都後,雖元老院依然存在,但僅維持表面共和的形式,重要性已大不如前,大權掌握在屋大維手中。屋大維統治羅馬超過40年,他結束了約1個世紀的內戰,使羅馬帝國,有很長一段和平且繁榮的輝煌時期。著名的電影“神鬼戰士”(Gladiator2000),便是講羅馬帝國安敦寧王朝(Nerva Antonine dynasty96-192)時的一段鬥爭。那時王位的繼承,是傳賢不傳子。此王朝共有6位皇帝,電影乃講第五位君主馬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121-180161-180年在位),其子康茂德(Lucius Aurelius Commodus Antoninus161-192180-192年在位),為了奪取王位,陷害大將軍麥希穆斯(Maximus Decimus Meridius),使他淪落為為角鬥士(gladiator),後來大將軍展開復仇的故事。在電影裡,麥希穆斯雖手刃皇帝康茂德,自己卻也受了重傷。片終前,他留下的遺言是,讓帝國回到共合。電影暗示雖帝國已運轉了兩百年,但鑑於皇帝權利太大,仍有人懷念共和時代。這當然不見得為真,因連麥希穆斯都為虛構人物。

羅馬帝國到了戴克里先(Diocletian244-311284-305年在位)統治時,他覺得帝國之所以戰亂不斷,乃因幅員過於廣大。再加上沒有一套明確的帝位繼承程序,為了爭奪繼承權,導致常有兵變、暗殺,甚至內戰。那時帝國極廣袤,大致涵蓋整個地中海,且北至不列顛(Britain,今日英國),南至埃及,西至直布羅陀(Gibraltar,伊比利半島(Iberian Peninsula,位於歐洲西南角)的末端),東至波斯(Persia)邊界。龐大的帝國,不但管理不易,且若遇敵入侵等危急事件,要處置也屢屢鞭長莫及。經苦思後,他提出了解決之道。他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每部分各由1位主皇帝(稱為奧古斯都)統治,再各以1位副皇帝(稱為凱撒)輔政。一旦主皇帝出缺(退位或死亡),便由副皇帝繼承。而新上任的主皇帝,便負責任命新的副皇帝。

其實戴克里先分割帝國的手段,乃符合當時的狀況,並未有太大的創意。事實上,那時帝國在東西兩塊,風俗民情相當迥異,連使用的語文,都早已分道揚鑣了。

在羅馬人征服世界的野心還未產生前,古希臘的西北部,馬其頓王國(Macedonia)的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西元前356-323),便已建立亞歷山大帝國(Empire of the Alexander the Great,又稱馬其頓帝國(Macedonian Empire)),其東邊勢力已遠達印度。這是繼波斯帝國(Persian Empire,歷史上曾有多個帝國先後建立及衰亡)後,又一地跨歐亞非3洲的帝國。亞歷山大大帝所到之處,均推行希臘化。

亞歷山大大帝33歲時,便過世了。由於太過突然,加上又春秋鼎盛,他並未指定繼承人。他原本忠心耿耿的部將,頓時失去了效忠對象,而開始相互廝殺。塵埃落定後,龐大的帝國,分裂為3個帝國:安提柯王朝(Antigonid Dynasty,西元前306-168)據有馬其頓及希臘;塞琉古帝國(Seleucid Empire,西元前305-63)據有小亞細亞(Asia Minor,亞洲西南部的半島,為今日土耳其大部分的領土,亦稱安納托利亞(Anatolia))、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古希臘對兩河流域(指幼發拉底河(Euphrates)與底格里斯河(Tigris)間之平原)的稱呼)、敘利亞(Syria)北部,及伊朗(Iran)高原;赫赫有名的托勒密王朝,則據有埃及及敘利亞南部。3個帝國分別延續了138242,及275年後,相繼被羅馬人征服。

亞歷山大大帝統治的時間雖極其短暫,但他推行的希臘化,仍在東方(包括今日的土耳其、中東、埃及及北非地區)生根,並未隨著帝國的先分裂後滅亡而消失。其後羅馬興起,他們雖征服了希臘化世界,但其征服僅止於表層,並未達到文化的層次。尤其羅馬人固然武力強大,將希臘勢力陸續剷除,但他們對古老的希臘文化,卻極為推崇。於是在帝國東部,雖以羅馬的拉丁語文為官方語文,民間卻採用希臘語文。而且帝國東部,即使各城市的建設都以羅馬化為主,但在生活、文化及思想上,長期是希臘式的。甚至在621年後,東部帝國的官方語文,乾脆改成希臘語文了。當時若有一位希臘或義大利人,從直布羅陀海峽,經過北非、埃及、中東,前往美索不達米亞,會覺得一路都很舒服自在。如各城市均有羅馬式的大眾浴池,及圓形劇場,供旅人先洗去風塵,再舒適地觀賞表演,其餘生活形態,就是相當一致的希臘式。而且,只要會希臘語文,便看得懂、聽得懂,能行萬里路了。

我們以一例來說明。眾所周知,基督教的“聖經”,由“舊約”及“新約”所構成。“舊約”原是猶太教的經籍“塔納赫”(Tanakh),亦稱希伯來聖經,約成書於西元前4百年,因而大部分用猶太人祖傳的希伯來文寫成。“新約”的各卷,都約寫於1世紀末至2世紀初,內容包含耶穌基督與其門徒的言行、早期基督教的事件、使徒保羅(Paul,約3-67,本名掃羅(Saul),因家鄉在大數(Tarsus),又稱大數的掃羅(Saul of Tarsus))寫給各地教會或信眾的書信,及其他使徒寫給教會的書信。耶穌基督是猶太人,保羅也是猶太人,但“新約”並不以希伯來文完成。另一方面,在“新約”的寫作時期,猶太人所居住的西亞(Southwest Asia,亦稱西南亞)巴勒斯坦(Palestine)地區,屬羅馬帝國,官方語言為拉丁語,但“新約”也不以拉丁文書寫。“新約”乃以希臘文完成,其中原因,現應不難理解了。

羅馬帝國東部的一般人民,多使用希臘語文,只有少數管理階層(多半為羅馬人)或貴族,才使用拉丁語文。基督教會在發展初期,信仰者大多是社會底層,於是不足為奇的,“新約”當初是用通行的希臘文書寫。今日若有人說他看“聖經”的“原文”,最好不要當真。因不論“舊約”的希伯來文,或“新約”的希臘文,今日恐怕能掌握者,均極為稀少。

286年,戴克里先將拉丁語居主導地位的西部帝國,任命他的好友馬克西米安(Maximian,約250-310286-305年在位)為主皇帝。至於更富裕及更具文化的東部帝國之主皇帝,便留給自己。於是皇帝權位正式一分為二。帝國的東西兩部,遂逐漸走上完全不同的發展。西部是羅馬式,東部是希臘式,而地理上的分界線,大致是今日的東歐與西歐之別。

293年,戴克里先與馬克西米安各自指定一位凱撒,即副皇帝,並正式任命副皇帝為其繼承人。結果演變成,4位主副皇帝,各自統治約4分之1的帝國,將戴克里先原本的規畫,更加發揮。形成了四帝共治制(tetrarchy),造成四帝都能輕鬆些。305年,戴克里先退位,隨後西部帝國的主皇帝馬克西米安亦宣布退位,兩位副皇帝順利登基成為主皇帝,政權和平轉移。戴克里先創立的制度很完美嗎?很可惜,天下沒那麼好的事。

“私心”豈易不存在?在兩位新皇帝各自選擇新的副皇帝時,軍隊與羅馬元老院,都無法忍住不介入。戴克里先原本的理想,傳賢不傳子,卻未成為美談。新的副皇帝公佈後,不服者眾。306年,前任西部皇帝的兒子,雄才大略的君士坦丁大帝(Constantine the Great,亦稱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us I),或聖君士坦丁(Saint Constantine)274-337306-337年在位),在獲得軍隊的支持下,於西部帝國稱帝,掀起幾年混亂的內戰。312年,他擺平一切,將西部帝國全納入囊中。其後在324年,君士坦丁大帝又征服東部帝國。被戴克里先一分為二的羅馬帝國,不必分久,才沒幾年便復歸統一了。而他自以為設計良善的四帝共治制,也就瓦解了。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095D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01620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