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英式擇偶(十)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8/2/3 上午 01:18:30

10 北與南()

珍奧斯汀的小說裡,黑白片“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1940),大約是最早的電影版(不過1938年便有電視版)。由找來葛麗嘉遜(Greer Garson1904-1996)及勞倫斯奧立佛(Laurence Olivier1907-1989)主演,便可看出電影公司有多重視此片了。只是兩位大明星,現在知道的人恐怕不太多了。前者共獲7次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的提名,其中19411945年間,還連續5年被提名,並於1943年獲獎。她且主演過6部被提名奧斯卡最佳影片獎的電影。後者則共獲9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提名,並於1949年獲獎,且曾於19471979年,二度獲奧斯卡終身成就獎(Academy Honorary Award)。說起勞倫斯奧立佛,不論在舞台或銀幕上,皆詮釋了很多戲劇(包含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的劇作,及希臘悲劇等)的角色。讓他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的那部電影,正是“哈姆雷特”(Hamlet1948),改編自莎士比亞的同名劇本。他被影劇界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戲劇演員。他還有一頭銜,即“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1939)女主角費雯麗(Vivien Leigh1913-1967)的第二任丈夫。這對顯赫的夫妻,是奧斯卡史上,第一對影帝影后夫妻檔。歷來共僅有兩對影帝影后夫妻檔,另一對是保羅紐曼(Paul Newman1925-2008)與喬安娜華德(Joanne Woodward1930-)

珍奧斯汀的小說,差不多每部都一再被改編成電影(或影集)。大導演李安(1954-)也曾拍過“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1995),由艾瑪湯普遜(Emma Thompson1959-),及凱特溫斯蕾(Kate Winslet1975-),分別代表書中那對理性及感性的姊妹,頗獲好評。那時剛由電視界轉入電影界的凱特溫斯蕾,並因此片而成名,且首度被奧斯卡提名(最佳女配角獎)。但這當然絕不是“理性與感性”最早的電影版本。另外,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從1910年的“Jane Eyre”起,已不知拍了幾十部了。而她妹妹艾蜜莉勃朗特的“咆哮山莊”,從1920年的“Wuthering Heights”起,也同樣有好幾十部了。相較之下,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書,被推出電影版,不但晚且少。雖1950年起,BBC便推出“克蘭福德”(Cranford)影集,但並未太被重視。之後BBC先後推出“錦繡佳人”(Wives and Daughters1999)、“北與南”(North & South2004),及“克蘭福德”(Cranford2007)3部影集,評價皆相當不錯。前兩部的演員,大多是專拍電視影集,第3部則由著名的茱蒂丹契(Judith Olivia Dench1934-)領銜主演。

2004年,“曼徹斯特歷史建築信託基金會”,買下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生前所住的那棟“粉紅屋”,打算恢復建築原貌後對外開放。基金會先在房子前面設置一藍色紀念碑,上面寫著:“伊莉莎白蓋斯凱爾(1810-1865)瑪麗巴頓及克蘭福德以及許多其他作品的小說家及女作家住在這裡(1850-1865)(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 (1810-1865) Novelist and authoress of Mary Barton and Cranford and many other works lived here (1850-1865))。伊莉莎白蓋斯凱爾在她將近20年的寫作生涯中,至少出版5部長篇小說、10部中篇小說及作品集(Novellas and collections)27部短篇小說(Short stories),及4部非小說(nonfiction),可說著作等身,何以單挑出這兩部為代表作?

“瑪麗巴頓”是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第1部小說,它揭露19世紀中葉,維多利亞女王統治時期,大英帝國光鮮耀眼的黃金時代背後,其實隱藏著工人階級的悲慘命運。此書對社會問題的深刻描述,獲得查爾斯狄更斯等著名作家的讚美,因而鼓舞她繼續寫作。無論如何,第1部且評價很好,的確有代表性。“瑪麗巴頓”出版(1848)後,18501859年間,查爾斯狄更斯主編一份周刊“家庭話”(Household Words),在發行當年的34月,便連載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小說“莉茲李”(Lizzie Leigh)。之後,更有好些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作品,相繼在這份刊物發表,包括“克蘭福德”、“北與南”、“我的夫人拉德洛”(My Lady Ludlow),及一些短篇小說。

大作家查爾斯狄更斯,寫了十餘部引人入勝的小說,2003年,由BBC主辦,票選出之英國人最喜愛的小說,前兩百名中,他便有7本之多。儘管如此,他亦是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大粉絲(big fan),對她說故事的稟賦之推崇,可由他都稱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為“我親愛的山魯佐德”(my dear Scheherazade)得知。“山魯佐德”又譯“雪赫拉莎德”,或“謝赫拉莎德”,是源自阿拉伯地區流傳的故事集“一千零一夜”(One Thousand and One Nights,又譯“天方夜譚”)裡,那位擅長講故事的皇后。原本國王因妻子不貞,將其殺死後,每日娶一少女,天亮後即處死。因國王認為天下女子無不騙人,因而不留也罷。直到“山魯佐德”出現,她每夜講的故事,是如此吸引人,使國王無法不想持續聽下去。最後國王被感動了,與她白首偕老。

“克蘭福德”通常被列入中篇小說(也有人視為長篇),乃於185112月至18535月間,分8期刊登在“家庭話”,隨即出書(1853)。在約1年半間,刊登並不定期,因在那段時期,伊莉莎白蓋斯凱爾手上有另一部大頭小說“露絲”(Ruth1853) 在進行。“克蘭福德”以幽默的筆法,描述在小鎮克蘭福德裡,一群未見過什麼世面,但心地善良的小市民,所見到一個又一個,令他們大驚小怪,但其實微不足道的事件。不規律地發表,且刊載完畢後,僅作了小幅修改便出版,所以起初此書會被認為缺乏結構,且一致性不足,便不令人意外。當時還有學者以為,這部小說,不過是將一系列的草稿,隨意串在一起罷了,並不太看好。結果在伊莉莎白蓋斯凱爾過世後的幾年內,此書卻變得非常受歡迎。可能是基於這個原因,“克蘭福德”與“瑪麗巴頓”,一起被拿來當代表作。那其品他作品呢?觸動人心的“北與南”呢?“錦繡佳人呢”?

從出版第一本書至過世,即18481865年的那17年間,伊莉莎白蓋斯凱爾廣受愛書的人歡迎。身為女性,極富同情心,再加上對事物觀察細微,使她的小說,讓人易感受到筆鋒下的感情。只是像伊莉莎白蓋斯凱爾這種走在時代尖端,具有民胞物與思維的女性,豈會盡想講些幸福快樂的故事,僅以當“親愛的山魯佐德”為滿足?既然不想被侷限,於是便有踢到鐵板的時候。

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作品裡,常在探討社會現象。今日不會有問題,但在當時,卻被若干“正義魔人”看不慣。社會即使有問題,難道不該是由男性出面處理嗎?我們來看伊莉莎白蓋斯凱爾花了很多心血才完成,共有3冊的“露絲”。露絲(Ruth)自幼失去父母,她起先在一工廠工作,工廠老闆自然以壓榨勞工為樂,所以露絲的辛苦,可以想像。偶然間,她碰到一身分與她有天壤之別的貴族,以為遇到良人,將有依靠了。豈料被他誘騙後,遭到遺棄。後來露絲生下一兒子,孩子是她寶貝,她悉心扶養。雖偶而有善心人士,對她伸出援手,但帶著一私生子,大部的人,視她為墮落的女人(fallan woman)。“墮落者”當然不會被主流社會同情。之後,露絲在窮人區裡當護士,深獲病人喜愛。在一次大瘟疫中,露絲不顧個人安危,日夜照料病人,連當初欺騙她的男子染病,她也費心看護。只是男子恢復了健康,露絲自己卻不幸罹病不治而亡。葬禮上,許多露絲曾照顧過的窮人都出席,教堂裡充滿了愛露絲的人,他們衷心讚美她,儘管這是一曾被視為墮落的女人。伊莉莎白蓋斯凱爾以這樣的結局,來突顯並讚揚露絲的品德高尚。

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露絲”不過是講一心地善良未婚媽媽的故事。但在一百多年前,未婚媽媽代表墮落,而一個墮落的女人,居然能懿德流芳,被向來“崇尚道德”的社會尊敬?這個社會真有夠墮落!寫這本書的作者,她先生還是牧師呢!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無奈地說,此書出版後,她的朋友們大都表示“深切遺憾”(deep regret),這本書在她家裡是“禁書”(prohibited book),有幾個她夫家的親戚,甚至將書燒毀,幸好她先生是支持她的。有些評論家抱怨,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那支筆,將露絲寫成一個百分之百的受害者,卻未指出她有什麼錯。事實上,描述有私生子的“墮落女人”之作品,在“露絲”之前就已有了。如“紅字”(The Scarlet LetterA Romance1850)便是,那是美國納撒尼爾霍桑(Nathaniel Hawthorne1804-1864)的代表作。但一方面,“紅字”的作者是男性;另一方面,書中對那位胸前配戴紅字“A”的女主角海斯特白蘭(Hester Prynne),作者僅讓讀者看出,他筆下的同情之意,並未正面將她寫成一足為眾人表率的女子。

像伊莉莎白蓋斯凱爾這種具有民胞物與思維的女性,她藉小說,點出她所觀察到的如勞資糾紛,及貧者生活之困苦等,種種社會問題,可說是走在時代尖端。只是在男性主導的環境裡,她的洞察力不見得都能獲得共嗚。二十世紀上半葉,有人在評論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小說家時,便說她明明是個女人,卻盡力想克服自然的缺陷(natural deficiencies),結果當然是徒勞無功。而所謂“自然的缺陷”,想當然爾,即指她身為女人。又今日我們以為好的不得了之“北與南”,也曾有雜誌在評論時,寫出底下這種完全與書的價值無關之見解:

女人對棉花這個行業能知道多少呢?她怎可能理解工業問題呢?她怎可以藉由寫作,來引發紛爭?

原來“北與南”女主角瑪格麗特赫爾,不被認為是止紛息爭,而是引發紛爭!另外,還有人說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缺乏正確處理社會問題所需的“男性氣質”(masculinity)。換句話說,社會問題根本輪不到女性來寫。女性就是該寫談戀愛,或家庭女教師愛上男主人的這類小說。於是自伊莉莎白蓋斯凱爾過世(1865)後,到大約1950年前,她被視為一具有良好判斷力,及女性敏感度的二流作家。除了“克蘭福德”外,她的其餘小說,地位皆逐漸下降,不再獲得文壇之重視。

上個世紀的五十年代開始,風向開始轉變了。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的小說中,對因工業發展而產生的社會問題之描述,逐漸獲得一些社會主義者的肯定。本世紀以來,不少從事社會工作者,由曾參與的談判經驗,開始欣賞“北與南”了。他們理解到,在這差不多是第一本描述雇主和工人間衝突的小說裡,對於複雜的社會衝突,作者透過瑪格麗特赫爾,所提供之溫和處理方式,實在是很好的典範。然後便是2004年“北與南”影集的播出,幾乎能說讓伊莉莎白蓋斯凱爾,從塵封裡重見天日。自此堂堂溪水出前村,如果今日你還不知伊莉莎白蓋斯凱爾,那就太遜了。

西敏寺(Westminster Abbey,全名為西敏聖彼得協同教堂(The Collegiate Church of St Peter at Westminster)),是一座位於英國倫敦市中心西敏市(City of Westminster)區的教堂,自1066年起,一直是英國君主安葬或加冕登基的地點。西敏寺內有一區域稱為“詩人角”(Poets’ Corner),能在這裡安葬或有紀念碑(當然都是英國人),是一極大的榮譽。詩人角,顧名思義本該為詩人們聚集的角落,但在那裡紀念的(目前共有一百多位),並不全是詩人,還有作家、劇作家、演員及建築師等,甚至亦有數學家。前面提到的幾個人物裡,莎士比亞是1740年,就有紀念碑了;查爾斯狄更斯(1870年去世後葬在該處)、勃朗特三姊妹(3人皆於1947年開始紀念)、珍奧斯汀(1967年開始紀念),及勞倫斯奧立佛(1989年去世後葬在該處)也都在那裡。2010925日,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終於進入詩人角了,雖慢了些。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43E9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52701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