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英式擇偶(三)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7/11/20 下午 02:04:45

3 簡愛()

2003年,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英國廣播公司)在英國舉辦“大閱讀”(The Big Read)票選活動,由英國民眾選出最喜愛的小說(Nation’s Best-loved Novel of all time)。只要是小說,作者不限是英國人,出版年代也不限。因是針對小說,而不是任意的書籍,所以諸如聖經,或莎士比亞的劇本等,便都不列入考慮。另外,由於票選是在英國進行,因此非英文小說,若無英文譯本發行,就別想有機會被選出。最終參與投票者超過75萬人,排出了前兩百名。不太令人意外,托爾金(約翰羅納德魯埃爾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常縮寫為J.R.R. Tolkien1892-1973)的“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排名第1。此套奇幻文學作品,是托爾金過世後,由他三子整理,陸續出版。那幾位十八、十九世紀的女作家裡,有三位的作品進入排行榜。珍奧斯汀有3本,即“傲慢與偏見”(Pride and Prejudice)排名第21813年出版;“勸導”(Persuasion)排名381818(珍奧斯汀去世後次年)出版;“愛瑪”(Emma,又譯“艾瑪”)排名第401815年出版。夏綠蒂勃朗特的“簡愛”(Jane Eyre)排名第101847年出版。艾蜜莉勃朗特的“咆哮山莊”則排名第121847年出版。

這是個排名的時代,且什麼都可拿來排名。世界各地所做,類似關於書的排名當然極多。仍以英國為例。2015年,BBC文化頻道(BBC Culture)的供稿人珍恰巴塔里(Jane Ciabattari),收集了82個書評家,對英國作家的小說評比。這些書評家,遍及世界各國,所謂從AZ都有,有澳洲(即澳大利亞,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亦有非洲的辛巴威共和國(Republic of Zimbabwe),但無一位來自英國。列入考慮的書單裡,不包含非小說類(nonfictions)、劇本(plays)、敘事詩或史詩(narrative or epic poems),及短篇小說集(short story collections)。先由每位參與投票者,交出10部英國小說的名單,一共提名了228部小說。最後產生百部“最佳英國小說”(The Greatest British Novels)的名單。“魔戒”降到第26。榜首則改成瑪麗安妮(Mary Anne1819-1880,筆名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的“米德爾馬契”(Middlemarch)1874年出版。“簡愛”排名第5;“咆哮山莊”排名第7;“傲慢與偏見”排名第11;“愛瑪”排名第19;“勸導”排名第20;夏綠蒂勃朗特的“維萊特”(Villette)排名第281853年出版;珍奧斯汀的“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排名第661811年出版。百部裡,珍奧斯汀佔了4本,夏綠蒂勃朗特有2本,艾蜜莉勃朗特則仍維持1本。

大眾評與專家評,評選者來自英國與非來自英國,參與者75萬人與82人,得到的結果差異相當大,乃屬必然。像獲2017年諾貝爾文學獎的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1954-),在前述專家評選裡,有“長日將盡”(Remains of the Day1989年出版),及“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2005年出版)獲得青睞,分別居第1834名。但“長日將盡”在前述大眾票選裡,連前兩百名都進不了(“別讓我走”是在票選後才出版)。在兩份排名裡,“簡愛”均穩定的居前。而且,如同“愛瑪”書中所說,“與其被人挑選,不如能挑選別人;與其感謝別人,不如被人感謝”。幾位我們有興趣的女作家,她們於探討擇偶時,男方的經濟能力,通常為女性一極重要的考量。不看重錢財,且對婚姻真正能擁有自主權的女性,實在罕見。而“簡愛”的女主角,幾乎可說是最突出的一位。所以我們便先來看“簡愛”。

書名“簡愛”,有什麼含意?新加坡於196589日,退出馬來西亞聯邦獨立建國。201589日,是新加坡獨立50周年紀念日,有很多慶祝活動。歌手孫燕姿(1978-)為共襄盛舉,也發表“簡愛”(SimplyLove),做為“新加坡50週年國慶紀念單曲”。歌詞中有句“簡單My Love是最美好的愛”。所以“簡愛”是指“簡單的愛嗎?”非也,簡愛是書中女主角的名字。那她姓簡名愛嗎?如著名散文家簡禎(1961-,本名簡敏媜)。事實上,“簡愛”的英文書名Jane Eyre,即女主角的名字,乃姓Eyre()Jane()。不過在中文裡,人名“Jane”通常譯作“珍”,如Jane Austen在中文裡是珍奧斯汀。“Jane”較少譯作“簡”。這麼說,Jane Eyre宜譯成“珍愛”嗎?

賴慈芸在“分歧點:論1935 年的兩種‘簡愛’譯本”(刊登於“編譯論叢”第3卷第1(20103))一文中指出,“簡愛”最早的兩個中文譯本,都出現於1935年。稍早一些問世的,是李霽野(1904-1997)的“簡愛自傳”,由19358月起至19364月,連載於“世界文庫”月刊,19369月發行單行本。“簡愛”出現了,但書名多了“自傳”二字。另一譯本是伍光建(1866-1943)的“孤女飄零記”,出版於19359月,“簡愛”成了“孤女”。此外,19371月,茅盾(1896-1981,本名沈雁冰)在“真亞耳(Jane Eyre)的兩個譯本:對於翻譯方法的研究”(刊登於“譯文”第2卷第5)一文,對上述二譯本,做了些比較。茅盾以“真亞耳”來稱Jane Eyre,可見在1937年,“簡愛”尚未被普遍接受。書名中會出現“自傳”,乃翻譯者認為此書多少是作者的經歷;會取名“孤女飄零記”,乃翻譯者認為這是書中主要想說的故事。二者大致都是對的,但尚不夠精準。因不完全是自傳,也不僅是飄零。隨著李霽野譯本的廣為流傳,再加上簡潔、順口、典雅,又韻味無窮,“自傳”就不必了,“珍愛”是想都沒想過,“真亞耳”是什麼怪名字?“孤女”更被拋得遠遠的,即使後來的新譯本,皆無其他,就一路“簡愛”下來。不像“Emma”,至今“愛瑪”與“艾瑪”依然並存,沒有一方想放棄。

“簡愛”的作者夏綠蒂勃朗特(1816-1855),在6個小孩的家庭中,排行第3:大姊瑪利亞(Maria1813-1825)、二姊伊麗莎白(Elizabeth1814-1825)、弟弟布蘭維爾(Branwell1817-1848)、大妹艾蜜莉(Emily1818-1848),及二妹安妮(Anne1820-1849)51男,一家6個小孩,算生養眾多嗎?那時可毫不流行少子化。夏綠蒂的父親(1777-1861)是兄弟姊妹10人中的老大,母親(1783-1821)則出自12個小孩的家庭,排行第8。小孩多固然不稀奇,只是夏綠蒂的大姊與小妹差不到7歲,這樣的6個孩子,帶起來應很辛苦。夏綠蒂的母親29歲才結婚,沒怎麼喘息,差不多常年挺個肚子。在生下老么的隔年,不過38歲,就因卵巢癌病逝,那時大姊才8歲多,小妹更僅1歲多。夏綠蒂的父親,有辦法照顧6個嗷嗷待哺的小孩嗎?他是個牧師,牧師的收入如何?有能力請夠多的保母嗎?恐怕不太樂觀。

在珍奧斯汀出版的第一本長篇小說“理性與感性”裡,布蘭登上校(Colonel Brandon)對艾麗諾達什伍德(Elinor Dashwood)說:

…。牧師每年不過能掙2百鎊,雖說肯定還會增加,不過怕是達不到足以使他過上舒適的日子。儘管如此,我還是萬分高興地推舉他擔任此職。…。

牧師的薪水出現了,每年2百鎊。2百鎊的年薪高嗎?愛德華費拉斯(Edward Ferrars)若放棄原本屬意的女孩,接受母親為他安排的婚事,母親將把一塊地產傳給他。這塊地不必繳土地稅不說,每年還能有1千鎊的進益。而見他遲疑,母親立即提高獎賞,加碼到12百鎊。母親並不覺得自己是在亂點鴛鴦譜,她替兒子挑選的對象,身價不低,有3萬鎊的財產,每年能獲25百鎊的收入(來源可能是土地的生產或存款利息等各種孳息,獲益率約8.33%,似乎不錯)。好心為兒子的幸福著想,居然遭到拒絕,真是不知好歹。氣壞了的母親,不要這兒子了,將愛德華逐出家門。除他原本擁有的2千鎊外,連1便士都不給他了(那時1英鎊(pound)等於20先令(Shillinig),而每先令等於12便士(pence),即1英鎊等於240便士,今日1英鎊等於100便士)。上校得知愛德華被家裡斷了經濟來源後,感同身受,立即伸出援手,推薦他去當牧師。待遇是年薪2百鎊,且提供住,但“房子比較小,品質也差”。上校為愛德華謀出路,卻覺得這工作並非太好,感到有點歉疚。他接著說:

這點牧師俸祿,只能使費拉斯先生過上比較舒適的單身漢生活,不能保證他們可以結婚。

的確,比起若順從母親,夫妻二人合計的年所得,將可接近4千鎊,一年2百鎊,對養尊處優慣的人,是很難過日子。

又在珍奧斯汀1814年出版的“曼斯菲爾德莊園”(Mansfield Park)裡,喜歡艾德蒙貝特倫(Edmund Bertram)的瑪麗克勞福特(Mary Crawford),對他說:

我很驚訝你竟然想當牧師。

艾德蒙回答:

怎麼會呢?我總該有個職業吧!你或許已經看出來,我既不像律師,也不像軍人,更不像水手。

瑪麗說:

是沒錯,…。你也知道,做叔叔伯伯的,或者做爺爺的,通常會為次子留下一筆財產。

求己不如求人,繼承遺產,是那個時代的人,能過好日子之主因,靠自己賺是沒用的。但再怎麼引頸期盼,也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幸運,能獲得一筆可觀的遺產。艾德蒙家世不錯,他父親湯馬斯斯爵士,是曼斯菲爾德莊園(方圓有5英里(8公里),若是正方形,便約有400公頃)的主人。他是次子,有個哥哥及兩個妹妹,他們家的財富,包括莊園及爵位,日後都將由他哥哥繼承。有錢人的長子,含著金湯匙出生,從小即知將來能過上層社會的生活。那時上等人是不工作的。牧師及律師等受薪階級,雖是所謂中等家庭,能擁有幾個僕人,過還算像樣的生活,比下足足有餘,但仍得節約度日。他們有可能因具專業,因而有些貴族豪門的朋友,不時會受邀作客,“社會地位”為一般人所望塵莫及。但心理要健康,否則朋友的有錢有勢,將襯托出自己的寒酸。

瑪麗又說:

可是你為什麼要當牧師呢?我從前都以為這種職業,是兄長眾多的么兒才會選擇的工作,因為前面的哥哥們,把好工作先挑走了。

瑪麗的財產有2萬鎊,她看不上艾德蒙想從事的牧師這一行業,絲毫不奇怪。不過,比起艾德蒙大妹瑪麗亞貝特倫(Maria Bertram)的未婚夫盧斯沃先生(Mr Rushworth),他每年有12千鎊的收入,再加上有一棟位於倫敦的豪宅,瑪麗的財產,乃小巫見大巫。事實上,艾德蒙被安排日後去接的牧師,待遇比之前上校推薦給愛德華的牧師職,好太多了,一年有7百鎊。因那是艾德蒙父親所掌控的教會,該有如特聘牧師的職位,就是專為艾德蒙保留的。只是對瑪麗而言,7百鎊與2百鎊,乃同一等級的低,她絕對受不了過那種收入的生活。

“理性與感性”與“曼斯菲爾德莊園”的出版時間(分別是1811年及1814),相差僅3年,幣值應差不多。估算一下。既然說只能過“比較舒適的單身漢生活”,且這是從有錢的上校口中說出,不妨假設年收入2百鎊,相當於今日台灣的月薪6萬台幣,並非結不了婚,但是得勤儉持家才行,無法揮霍。則3.5倍的7百鎊,相當於月薪台幣21.5萬,應算高薪了。但闊綽的瑪麗,仍不放在眼裡。至於12千鎊,60倍的年所得,便相當於每月360萬台幣,自然可過得極舒服,這才是瑪麗會滿意的。附帶一提,書上說:

艾德蒙同意只有妹妹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幸福,但他無法認同,她所謂的幸福,就是大筆收入。…。他要不是有12千鎊的年俸,恐怕也只是個傻人而已。

不過,這個哥哥的想法,一點都影響不了妹妹。因對瑪麗亞而言,只要每年能有12千鎊,枕邊人再怎麼愚蠢、缺乏知識、沒有主見,她都可接受。

如果有夠多的財產可繼承,當然就不需要工作,成天無所事事,吃喝玩樂即可,最多看看帳本。牧師的待遇雖不太優厚,但比起龍蛇混雜的律師業、要冒險犯難的軍人及水手等,仍算是一穩定、有保障(當然不可得罪教會)、受人尊重的可接受職務。而由於需具備充分的學識,並不是等閒人都有敲門磚。尤其有時可經由權貴推薦,遂成為往昔知識分子(他們多少有些權貴可依賴),若真有需要時,會優先考慮進入的一行。

如珍奧斯汀的“愛瑪”及“曼斯菲爾德莊園”,小說裡的牧師,較多是只知貪圖享受、迎合豪門貴族(畢竟他們是主要的衣食父母)、到處趕場赴宴,甚至不駐守在教區,工作由他人代勞,自己則住得老遠,每週僅去一次教堂,帶大家做禮拜。換句話說,一星期不過當個34個小時的牧師。夏綠蒂的父親出身貧寒,做過鐵匠、布莊,及紡織的學徒。靠著持續的努力,1798年,21歲時成為教師。1802年,25歲時,進入劍橋大學(University of Cambridge)讀神學(theology)1806年獲學士學位,開始神職人員的生涯。他喜歡寫作,1811年出了一本詩集。1812年,35歲時結婚1815年,成為一終身牧師助理(perpetual curate),生活較安定了。牧師若致力於佈道、了解信徒的需求、經常拜訪教區內的窮人與病人、關心教區居民、注重教導,及為教徒送終,工作是很繁重的。夏綠蒂的父親,把心思放在教會,能留給自己家庭的時間,就難有太多。1821年,夏綠蒂的阿姨,也就是她母親的姊姊伊莉莎白布倫威爾(Elizabeth Branwel1776-1842),住到妹夫家,照料她生病的妹妹。夏綠蒂的母親過世後,好心的阿姨決定留下,與一女僕,共同照顧及教育6個小孩,直到她去世為止。

18248月,才8歲的夏綠蒂,與11歲的大姊、10歲的二姊,及6歲的大妹,4姊妹一起被送到一在外地的女子教會學校。連6歲都收,顯然此學校亦具有托兒所的功能。這類學校的收費或許不高,有些小孩較多的中等人家,孩子照顧不來,又請不起家庭教師,遂早早將小孩托管給學校,順便讓他們受點教育。只是學校的生活條件、衛生環境,及教學品質,可能都不是太好。一年後,夏綠蒂的大姊及二姊,便在一個多月內,相繼死於肺結核(tuberculosis)。夏洛蒂個子瘦小,身高不到5英呎(152.4公分),她一直認為,她的健康不好,體格發育也差,應都是孩童時期,待過那所條件惡劣的學校所造的。

夏綠蒂的兩個姊姊過世後,父親便將她及大妹帶離學校。此後三姊妹及弟弟,便由阿姨及女僕帶。那位女僕,知道不少稗官野史,經常邊準備三餐,邊講故事給夏洛蒂他們聽。而終身未婚的阿姨,對外甥女及外甥很好,用自己的錢,訂了好幾份雜誌給孩子們看。變成大姊的夏綠蒂,領著兩個妹妹及弟弟,開始創作。1831年,15歲的夏綠蒂又到學校就讀,但隔年就結束了。她受的學校教育總共就這麼多,前後才兩年。但夏綠蒂一直不間斷地寫詩及寫小說,她第一首引起注意的詩寫於1829(13)1833(17)完成第一部小說。

夏綠蒂曾當過家庭教師,也在學校任教過,包括自己的上學,其中有相當多不好的經驗,或多或少被寫進“簡愛”裡,所以才有人認為此書為她的自傳。“簡愛”是在1847年,由一家倫敦的出版社出版,用的是一男性化之筆名柯勒貝爾(Currer Bell),隔年發行美國版。由於深獲好評,以文會友,夏綠蒂因而結交許多作家,包括比她年長6歲的伊莉莎白蓋斯凱爾(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名氣大了,應酬隨之增加,常得前往倫敦,但夏綠蒂都儘量縮短行程,因她不想離開父親太久。

夏綠蒂的弟弟、大妹及二妹,分別在18489月、184812月,及18495月,9個多月內相繼過世。18546月,38歲的夏綠蒂,與她父親的助理牧師結婚。只是有5個女兒,77歲的父親,因身體狀況不佳,在最後一刻,放棄這輩子唯一能帶女兒走紅毯的機會,夏綠蒂只好自己進教堂。結婚、蜜月,及懷孕,所帶來的喜悅,並未維持太久,因婚後夏綠蒂的身體便快速惡化。1855331日,孩子尚未出生,在39歲生日的3星期前,夏綠蒂去世了,只比她母親多活幾個月而已。她的5個手足之壽命,分別是1211313029,都比她短命。倒是她父親很長壽,活了84歲。夏綠蒂去世2年後,好友伊莉莎白蓋斯凱爾為她寫的傳記“夏綠蒂勃朗特的生平”(The Life of Charlotte Bronte),於1857年出版。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KB5T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41569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