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跟著聖經神遊八方(八)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5/7/29 下午 12:25:13

3 信史

講到猶太人,就免不了得提到聖經。不過聖經當然並不只跟猶太人有關。不時會聽到有人說,聖經是全世界歷來發行量最大的書籍。雖不知是否真有此統計,但由各種語文、各種版本的聖經,處處可見,不少人還擁有好幾本,發行量第一,應相當可信。至於緊隨其後,發行量第二的書是那一本?你不妨猜猜。聖經對世人的影響,不僅在宗教信仰方面,從日常用語,到文學藝術上,都屢可見到聖經的影子。

聖經舊約聖經新約聖經。為了簡便,常就分別稱為舊約新約。不過這樣的稱呼,並不是那麼周詳,至少猶太人便不認同。其中的細節,容稍後再說明。舊約39卷,分摩西五經、歷史書、詩歌書,及大小先知書等4大類,篇幅約佔全本聖經的四分之三新約則差不多佔四分之一。舊約中有不少內容是在講猶太人,甚至全人類的歷史。如開宗明義,第一卷創世記,乃從神創造天地、萬物與人開始說。支持創造論者,很多便是根據舊約的記載。描述人類的誕生,那可真了不起。司馬遷的史記,也不過從黃帝(所謂中華民族共同的祖先)開始寫。只是不論史記聖經,其中所載的那些歷史,都可信嗎?

你可能好奇,有不可信的歷史嗎?其實倒還不少。尤有甚者,如果說史書所載,不可信的超過可信的,應並不為過。

什麼是信史?若查字典,大抵會得到記事詳實的歷史之類的解釋。詳實就是詳細且確實,要詳細又要確實,才以為可信,這是高標準。若依此標準,歷史裡將沒幾件屬於信史。另外,維基百科對於信史,則說是較為可信的歷史。只要較可信即可,這看起來沒那麼嚴格。維基百科又補充說,指有同時期文字記載,且有文物遺跡佐證的歷史。此定義看來合理。畢竟是發生在很多年以前的事,誰也無法百分之百的確定。因此考據時,只能儘量檢驗,以判定此事究竟是否能歸入較為可信。否則光憑幾百年,甚至幾千年後的文字記載,尚不足以讓人心服,同意當初真有那麼一回事。但假若有同時代的文物來佐證,可信度便大增了。這算是再確認(double check),要下結論,總宜小心謹慎。但那來當時代的文物?考古這時便能發威了。古物出現後,可以碳14來定年代。雖會有誤差,並非完全精準,但至少能算是較為可信了。

日本是在西元1世紀,開始進入信史時代。但其信史並不是在日本出現,而是依據同時期中國信史的記載。我們知道,雖有一海之隔,但中日交流,開始的很早。東漢光武帝(西元前5-57年時,日本已遣使通中國。但在這更早之前,中日應就有來往了。秦始皇(西元前259-210)一統天下後,心滿意足了嗎?當然不會。方士徐福(又稱徐巿),獲知秦始皇想長生不老,遂上書秦始皇,說海中有三座神山,名曰蓬萊、方丈,及瀛洲,有仙人居之。於是秦始皇派遣徐福入海求神,以得延年益壽藥。去後幾年,徐福回來了,什麼也沒取得。騙了皇帝,還敢回來,後果想必很慘吧!沒有,徐福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原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秦始皇居然還是相信,派射手助他。於射殺一頭大魚後,徐福再度率眾出海。史記秦始皇本紀淮南衡山列傳,均有記載此事。徐福可說是詐騙集團的始祖。前述三座山的位置並不確定,但有人以為徐福後來便定居在日本。由於關係密切,中國史書裡,不乏關於日本的記載。所以一國的信史,有時要仰賴他國的信史。

至於中國又是何時開始有信史?一般認為商朝已經出現信史。但即使如此,商朝的年代並無定論。有人明確地說從西元前1562年,至西元前1066年。有人只概略地說從西元前17世紀,至西元前11世紀。咦?我們自幼起朗朗上口的中國朝代黃帝唐虞夏商周,秦漢三國晉,…(堯起初被封於後遷徙到唐,所以又稱唐堯,而唐就是指堯舜的國號為有虞,因此又稱虞舜,而虞就是指舜);於講到中國的道統時,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怎麼如今卻被告知,不要說黃帝及堯舜都不可信,還連一整個夏朝都非信史?

夏是中國史書所載,第一個世襲制的朝代,約西元前2117世紀。根據史書記載,堯傳舜,舜傳禹,禹傳位於子,改變了禪讓制,開創中國近4千年世襲王位之先河,夏後來為商朝所滅。夏朝作為中國傳統歷史的第一個王朝,因而擁有較高的歷史地位,例如,我們常以華夏民族自居。很多時候,夏被視為中國的代名詞。大禹治水,及少康中興等,都是大家自幼起,耳熟能詳的故事。如今一切都可能是假的?

論語孟子裡,都曾多次提到。如在論語泰伯篇

子曰禹,吾無間然矣!菲飲食,而致孝乎鬼神;惡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宮室,而盡力乎溝洫。禹,吾無間然矣!

孔子對禹頗多讚美。又在憲問篇

南宮适問於孔子曰羿善射,奡盪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宮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而在孟子公孫丑上篇

孟子曰子路,人告之以有過則喜;禹聞善言則拜。

離婁下篇

孟子曰禹惡旨酒,而好善言。

連禹不好美酒,孟子都知道。仍在離婁下篇

稷當平世三過其門而不入,孔子賢之,孟子曰禹、稷、顏回同道。禹思天下有溺者,。禹、稷、顏子,易地則皆然

萬章上篇

萬章問曰人有言至於禹而德衰,不傳於賢,而傳於子。有諸?孟子曰否,不然也。昔者舜薦禹於天,十有七年;舜崩,三年之喪畢,禹避舜之子於陽城,天下之民從之,若堯崩之後,不從堯之子而從舜也。禹薦益於天。七年,禹崩,三年之喪畢,益避禹之子於箕山之陰。朝覲訟獄者,不之益而之啟,曰吾君之子也。

孟子將禹為何中斷禪讓制,且傳位於子的經過,清楚交待一番。又在告子下篇

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於禹。孟子曰子過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今吾子以鄰國為壑。

我們自中學起讀論語孟子,熟知孔孟對禹皆相當推崇,只是這卻是一個不見得存在的人。

史記夏本紀,後世史書也多有關夏朝的記載。在傳說中的夏朝時期,亦有文物遺跡出土,但至今尚未發現那段年代,有關夏或禹的文字記載。即使在夏朝之後的商朝,雖有大量的甲骨文出土,至今仍尚未發現其中有任何與禹相關的記載。目前所能找到,最早提到禹的文物,是夏亡之後1千年的遂公盨那是一件西周中後期的青銅器遂公是西周時遂國(位於今山東寧陽西北)的國君,遂國約於西元前681年,被齊國所滅;則是古時用來盛糧食的禮器。由於銘文中有遂公二字,故將此銅器命名為遂公盨。遂公盨上銘文之首句為天命敷土隨山浚川,迺差地設征,顯示大禹治水的傳說,至少在西周就已經開始流行了。孔子(西元前551-479)孟子(西元前372-289),年代比遂公盨更晚許多,距傳說中的禹,約15百年以上。因此並無法以兩位聖人,屢屢提到禹,來佐證禹的存在。

所以中國的信史,約35百年。這算不算很長呢?

一般認為最早產生信史的,很可能是兩河流域文明。其年代,大約始自西元前4千年(也就是距今約6千年),到西元前2世紀。兩河指的是底格里斯河(Tigris)和幼發拉底河(Euphrates)。我們常說的美索不達米亞,就是古希臘對兩河流域的稱呼,其意表(兩條)河流間的地方,位置大致在今日的伊拉克。兩條大河每年氾濫,使得下游的土壤非常肥沃,適合耕種,也就適合人居。因而此區域曾經孕育出幾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即蘇美文明、巴比倫文明,與亞述文明等。這兩條河,真真實實是源遠流長。在舊約創世記的第2章第8節說

耶和華神在東方的伊甸立了一個園子把所造的人安置在那裡。

眾所周知,造的人就是亞當,而那個園子,便是伊甸園。仍在第2章,第1014節:

有河從伊甸流出來滋潤那園子,從那裡分為四道:第一道名叫比遜,就是環繞哈腓拉全地的。在那裡有金子,並且那地的金子是好的;在那裡又有珍珠和紅瑪瑙。第二道河名叫基訓,就是環繞古實全地的第三道河名叫底格里斯,流在亞述的東邊,第四道河就是幼發拉底河。

原來兩條中東名河,都發源於伊甸園。那找到兩河的源頭,不就找到伊甸園了?不但有考古價值,還有美好的黃金、珍珠及紅瑪瑙呢!事實上,這兩條河,都發源自今日土耳其東南部的庫爾德斯坦(Kurdistan)。那裡確實有一些古蹟存在,可追溯到1萬年以上,被視為伊甸園可能的地點。但亦有人認為伊甸園是在巴斯拉(Basra)以北約74公里處附近。巴斯拉臨波斯灣,是伊拉克第一大港及第二大城。也令人好奇的是,東方的伊甸?究竟是指何處的東方?又比遜河(Pishon),及基訓河(Gihon),都早已杳無蹤跡。

上帝造伊甸園,選在兩河的源頭。兩河之間,後來產生極耀眼的文明。這是有趣的巧合,或因是上帝看中的地點,理應人傑地靈?

等等!你突然想到羅素克洛主演的挪亞方舟”(Noah2014)。電影的評價雖不算太高,但場面之壯大,仍令人印象深刻。在創世記6章第58節:

耶和華見人在地上罪惡很大終日所思想的盡都是惡耶和華就後悔造人在地上,心中憂傷。耶和華說我要將所造的人和走獸,並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因為我造他們後悔了。惟有挪亞在耶和華眼前蒙恩。

於是在第7章,便有一場下了四十晝夜的大雨。在第1923節:

水勢在地上極其浩大,天下的高山都淹沒了。水勢比山高過十五肘,山嶺都淹沒了。凡地上各類的活物,連人帶牲畜、昆蟲,以及空中的飛鳥,都從地上除滅了,只留下挪亞和那些與他同在方舟裡的。

連高山都淹沒了,待水退地乾,已是一年多之後(8),就算青山不改綠水長流,河總不該仍走原來的水道。連泛濫都可能使河流改道,何況全世界都淹沒了。水退後,伊旬園仍存在嗎?還是有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嗎?就算兩河依舊在,源頭不變嗎?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HIRK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53136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