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數據素養(七)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5/3/27 下午 01:17:46

7 關於學測級分的探討()

考完試,看分數普遍太低,教師有時會做一些調整,也就是將分數給個轉換。以開根號乘以10的方式來調整,在早期很常見。即將x分,換成10x1/2分。此公式的優點是,0分仍是0分,100分仍是100分,所有成績都仍介於0100間,且高低分順序維持不變。當然也有缺點,就是每人加的分數不同。考25分者變成50分,加的最多。而本來考1分與0分,差別極小,但換算後,前者成為10分,後者仍是0分。又雖每一科的高低順序不變,但若幾個老師都同樣採此調整成績的方式,則總分便有差了。例如,假設有AB二生,考國英數3科。A生分別得816436分,總分181B生分別得1001004分,總分204。原本B生總分較A生高出23分,遙遙領先。但3科都經開根號乘以10的調整後,A生成績分別為908060分,總分230B生則分別為10010020分,總分220,反而落後A10分。這種例子極多,讀者可自行嘗試舉一些。

如果想知葡萄跟芒果何者較營養,則該分析新鮮的葡萄及芒果之成分,而非比較被加工過的葡萄乾與芒果乾,此為眾所皆知的道理。大學校系在辦理甄選時,可依自己學系的屬性,或招生策略的考量,對學測的某些科目不採計、依成績採計,或加重計分,看起來很有自主性。只是各校系拿到的,並非各科原本的分數,而是被加工過的成績,即級分,以及意義不明卻用來當門檻的5標。為何不讓各校系自行對原始分數做判斷?非得依被轉換過的成績?為何不能自行訂定門檻只能依5標?大考中心未免太越俎代庖了!本來考題及配分都是大考中心百分之一百決定的,大考中心自己卻覺得成績不能用來評比,必須轉換。轉一次成為級分,再換一次弄出5,背後究竟有何大道理來支持其作法

雖我們已指出級分及5標設計的若干缺失,底下各再給一個。

大考中心由於依分數等距,而非依人數百分比,將原始分數轉換成級分,造成考生成績排名可能超乎想像的大翻轉。假設有AB二生,皆參加104學年度的學測。國文、英文、數學、社會及自然等5A生原始分數各得8288100126116,總分512B生原始分數各得838992127117,總分508A生優於B生。由表8A5科級分各為14141514,及14,總級分71B5科級分各為15151515,及15,總級分75A生原始總分比B生多4分,其中有一科多8分,另4科各少1分。高的那科多很多,低的那4科都才少些許,原本A生不會被視為比B生差一截,甚至會覺得A生略好些。但換算成級分後,B生興高采烈,因他得到滿級分。至於原始總分較高的 A反而比B生少了4級分,能選的校系差很多了,有點氣餒。不是為了讓學生不要斤斤計較分數,才採級分制,現在看來怎能不計較呢?總分較高,總級分卻低了4級,還不是最離譜的。假設C5科原始分數各得98(最高分)6971144128,總分5105科中有3科考到最高分,其中有兩科還滿分,相當不容易。但由表8C5科級分各為15111115,及15,總級分67C生原始總分較B生高,但卻足足少了8級分,能選的校系與B生完全不一樣了黯然神傷。怎會這樣?要知有些學系,沒有75級分是通不過申請入學第一階段的篩選。只是能通過真的就是最頂尖?67級分一定遠不如75級分?現在看起來都未必

大考中心依百分位數來訂出5標的級分,其百分位數是從下往上數,但其實從上往下數應較恰當。本來引進百分位數來訂5標,如前所述,已屬匪夷所思了。採從下往上數,更加重其不合理性。什麼意思?

假設自然的到考生有150,250位。因150,250×0.88=132,220,故依現行作法,從最低分往上數之第132,220位到考生的級分便為頂標。如果採從上往下數呢?即因150,250×0.12=18,030,故將從最高分往下數之第18,030位到考生的級分訂為頂標。依第一種算法,往上數之第132,220位到考生,為從最高分往下數之第18,031(=150,250-132,220+1)位。兩種作法,所得頂標那位指標學生,有一點小差別,前後差一位。不過這是因乘出來是整數,若有進位算出來便會一樣。舉例來看。如前假設數學的到考生有150,327位。150,327×0.88=132,287.76,進位得132,288。此為從最高分往下數之第18,040(=150,327-132,288+1)位,又因150,327×0.12=18,039.24,進位後再度得到18,040。即此時從下往上或從上往下數,會得到同一位頂標的指標考生。無論如何,你可能覺得反正差異不大,固定一種算法來訂5即可。但底下將說明,採從上往下數該是較合理的。

對於學測,大考中心雖宣稱考生五科都必須應考,但實際執行時,各科都會有些缺考。現假設自然的150,250位到考生中,151413級分,各有6,00112,029位,及13,243位。得到1514級分者,合計18,030位,恰占12%。另一方面,由013級分共132,220(=150,250-18,030)位,占了88%。則依目前算法,自然頂標為13級分。可看出此時頂標的那位指標考生,為13級分的,至於自然達到頂標,為拿到131415級分者,其人數共有6,001+12,029+13,243=31,273,約占自然到考生的20.81%(=31,273/150,250),遠高於預定的12%。現假設有位自然一向很不好的考生,於第二天考完社會後,已快耗竭了,心想準備申請的校系都不採計自然,於是把心一橫,不管老師及爸媽的叮嚀,排在最後一考科的自然不考了。如此一來,自然的到考生成為150,249位。如此一來,150,249×0.88=132,219.12,進位得132,220。因少了1位到考生,由013級分也較原本少掉1位,即共132,219位。於是第88百分位數的那位指標考生,往上跳一位,變成14級分的

各科缺考者通常是該科較差的學生,如今因多了一位屬於底層的缺考生,然影響到上層,使頂標提高1級分。原先達到頂標的考生有20.81%,如今只有12%。這一來,將造成很多學生因自然未達頂標,而通不過某些校系的門檻了。某考生的一念之間,影響竟然如此大,寧非怪事?難道是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如果各標的計算,是從最高分往下分別數12%25%、…,就不會有這種大起大落的現象了。

在統計裡,對收集到的資料,一直攜帶著常覺累贅,而資料太多後,也不易了解其內涵。如何能達到資料減縮(data reduction)的目的,並使有用的資訊毫無損失?這便引進了充分統計量(sufficient statistic)的概念。例如,欲估計某銅板出現正面的機率p。一個辦法就是反覆投擲n次,各次的結果分別以X1X2,…Xn表之,其中Xi=1,表第i次得正面,Xi=0,表第i次得反面,i=12n。於是有一串01的數字。對估計p,直觀上只要知道總共之正面數Sn=X1+X2++Xn便夠了,而不必知道究竟那些次得正面,及那些次得反面。Sn便為一個充分統計量。即有了Sn後,就不用再知道X1X2,…,Xn各是多少了,資料遂大幅減縮。但大考中心提供的級分,卻對擬了解學生程度,失去很多重要的資訊。他們為何如此做呢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LQA6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8998873 位訪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