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高雄大學統計學研究所
最新消息 本所簡介 師資介紹 開設課程 教師成果 學生表現 學術演講 入學管道 學生園地 心在南方 表格下載 活動集錦 網路資源 關於我們
本站首頁 本校首頁 英文版
:::心在南方  
主題:31 估計的概念
發表者:黃文璋 Email:huangwj@nuk.edu.tw 日期:2014/11/23 下午 10:18:38

每天從一早開始,估計今天會不會下雨、幾點幾分出門才不會遲到、…,人們可說不時在估計。估計可分成兩類一類是對現況,一類是對未來。敲門者是男是女、被起訴者是否真兇、某大學所有建築物紅磚數量、大陸野生大熊貓數量,及地球壽命等,都屬對現況的估計。至於總統選舉誰獲勝、某支股票下週的漲跌幅、明年經濟成長率、民國130年台灣的人口數,及下次地震發生的時間等,都屬對未來的估計。對未來的估計又稱預測,可以言之鑿鑿,鐵口直斷時間到了,仍要見真章。有些估計能得知真相,如是男是女,紅磚數量等。但有些估計,就算是現況,也始終難以獲知真相。如大熊貓數量,本該固定,但實在無法全找出來點數。那可胡亂估計嗎?並不行,估計若太過離譜,也是會被質疑。又地球壽命,也該是個定值,但恐永遠難以知道究竟多長。於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科學家提出新的估計,也不知何者正確。想探索真相?有時真相可能只有天曉得。看過張思婷譯(2012)暗處嗎?即使被認為證據確鑿,且坐牢者看似極認命,在監獄無怨無悔地待了二十幾年,也仍可能是被冤枉的。很多,估計是否準確,並不易清楚。

想買葡萄,不知甜不甜,小販隨手摘一顆讓你試吃。風味不錯,你便買了。光嚐一顆夠嗎?雖說一樹之果,有酸甜之別,但你可能覺得,同一批葡萄,品質之變異不至於太大因此可以一葉知秋。並且只是買一串而已,估計就算錯了,損失並未太大。若媒體想刊登各總統候選人的支持率,你知道便不能只是隨意找個人來問。因不同人的看法差異很大,不能以偏概全。而且為護媒體聲譽,報導總要有相當可信度,因此必須謹慎地執行一項民意調查,才能得到較可靠的數據。

估計難免有錯誤,有些錯誤,將造成不小損失,必須很謹慎估計。台灣高鐵於民國961月正式通車,平均每日搭乘人次,從民國96年的4.3萬,逐漸增至102年的13萬,成長算是可觀,但仍遠不及興建前的估計。民國989月,於通車28個月後殷琪(1955-)宣佈辭掉台灣高鐵董事長職務。辭職前,她說誤信了政府對運量的預估,認為自己當時太天真。原預估每日運量為28.9萬人次,但民國98年平均每日8。交通部則認為當年高估的是殷琪。在商言商,實際運量與預估差距太大,造成財務嚴重虧損。只是與其事後自覺太天真,還不如事先要儘量以較好的方法,來減少估計的錯誤。

雖估計須力求精準,不過在很多情況下,並不能找到放諸四海而皆準的最佳估計。例如,一個靜止不動的鐘,跟一個慢一分鐘的鐘,究竟何者較準?大部分的人會覺得後者。但前者每天有兩個時刻完全準確,後者卻從無一準確的時刻,因此有人以為前者較準。所以要先有評比標準,才能對不同的估計方法做比較。但最重要的,要有夠好的邏輯,才易解讀資料,才易設計出較好的估計程序。

民國1031114日,聯合晚報有一則標題是教部次長陳德華:當初沒料到少子化的報導:

教改滿20年,當年廣設高中大學的決策,造成現在大學面臨轉型退場苦果。教育部次長陳德華表示,當初教改提出廣設高中大學訴求時,並沒有少子化問題;民國87年人口出生數突然下降後,教育部開始限縮大學增加分部及系所,但煞車已來不及,教育部預計年底提出高教創新轉型行動方案。…。陳德華坦承當年行政院教改諮議報告書並未列入少子女化可能造成的衝擊;但他也說在民國83年以前,台灣一年出生人口數有32萬至34萬人,沒有少子女化現象。少子女化現象直到民國87年才出現,…。

沒料到少子化?少子女化現象是民國87年才出現?在黃文璋(2013a)一文,有下述一段:

為降低升學壓力,且讓學生能更快樂的學習民國83410日,有3萬多位各行各業的人士(其中也包含不少大學教授),走上街頭,要求教育改革。他們提出廢除聯考、實施小班小校,及廣設高中大學等訴求。之後就是大家所熟知的,高中及大學均大量增設,尤其是大學,到處林立,幾乎人人可進大學,…。410大遊行那年進大學者,大抵是民國65年出生。當年新生兒數42.5萬,人多學校少,那個年代要進大學的確不容易。事實上早先台灣每年的新生兒數,都在40萬上下,像是民國67年至71年,年年超過40萬。民國71年有40.5萬,但那是最後一次達到40萬,之後便開始下降了。410大遊行的前5年,即民國78年至82年,每年新生兒數分別31.5萬、33.5萬、32.1萬、32.132.5萬,皆較民國71年,少掉7萬以上。因此即使什麼也不做,都將自動小班小校了,升學壓力亦將逐漸緩和,怎須上街頭,爭取那些有的沒有的?謀定而後動,光是熱心是不夠的。不是說數據會說話嗎?上街頭前,何以不先看看統計告訴你什麼?每年32萬左右的新生兒數,維持到民國86年,隔年掉到27.1萬,較前一年驟降約5.5萬。而民國87年出生者,便將在105年進大學。

可看出410教改大遊行前,每年新生兒數已穩定地大幅下降了。所以,我們才會說即使什麼也不做,都將自動小班小校了”。怎會大遊行二十年後,說當初沒料到少子化”?甚至,如果檢視那些年新生兒數下降的趨勢,以及考慮社會上高學歷者逐年增加,而高學歷婦女,便有晚婚、生育數較少的傾向,應一點都不難預估新生兒數持續下降。如此真的什麼也不必做了,所擔憂的問題會自動解決。遺憾的,有些人就是不看數據不甘心什麼都不做。所謂理盲濫情是也

在黃文璋(2013b)一文,亦有下述一段:

在民國83年,410大遊行的前一年,82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已增至約44%。…。約在民國85年,當時任教的中山大學,要我去屏東中學,主持一場對象是家長的座談,主題是關於多元入學。那年的大學聯考錄取率已接近50%了。記得當天我跟家長說,以往每年大學聯考的考生中,有很高比率是重考者,如今錄取率升高,重考生必然減少,因此即使一切情況不變,錄取率將持續升高。這是很淺顯的道理。更不要說還要考慮新生兒數下降,且那些年各大學已開始增收學生的因素。果然隔年,86年的錄取率便升至60.17%了。因此實在不清楚教改人士發起上街頭之目的。

因新生兒數下降,加上大學錄取名額增多,自然使重考生減少,因而大學錄取率必然逐年提高,若連這麼簡單的道理都無法掌握,那還能做出什麼好的估計呢?民國99年的新生兒數,少到驚人的16.6萬,之後幾年的新生兒數,都才約20萬。大學過剩的問題,已是燃眉之急。不知教育部能提出什麼了不起的創新轉型行動方案只是如果缺乏正確的估計概念,再多的方案,都不會有用,不過製造出更多問題而已

參考文獻

1. 黃文璋(2013a). 民國105. 黃家小館(http://huang.nuk.edu.tw/cindex.htm).

2. 黃文璋(2013b). 從一本建中青年談起. 黃家小館(http://huang.nuk.edu.tw/cindex.htm).

3. 張思婷譯(2012). 暗處(Dark Places, Gillian Flynn原著). 木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台北市.

   暫無回應
 回本區首頁 
  回應總數0  
 
 
  下一頁  
  
 
我要回應
姓 名: 回應前,請先註冊登入
E-mail:
內 容:
驗證碼:  (JGMO
 
 
:::
 
*

地  址:811高雄市楠梓區高雄大學路700號
電  話:07-5919362 傳真:07-5919360 e-mail: stat@nuk.edu.tw
更新日期:2024/4/11 上午 09:16:10

2003/10/20起第 9054211 位訪客
*